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4家上市银行对公存款缩水,利率下调影响下银行备战开门红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5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4家上市银行对公存款缩水,利率下调影响下银行备战开门红

2024年步入尾声,银行的收官战和2025年开门红活动已经悄然打响。在经历了多次存款利率下调和负债成本调控的影响下,多家银行对公存款规模出现变化。本文将详细分析银行的营销活动和存款规模的变化,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收官战、开门红打响

多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目前所在银行已开始年底收官及2025开门红相关工作。此外,多家地方中小银行在三季度经营总结会上也发出号召,动员员工冲刺今年经营目标圆满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年内存款挂牌利率多次下调,叠加负债成本调控、手工补息禁令等影响,三季度末,多家银行对公存款规模生变。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结束三季报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十余家银行对公存款规模较年初缩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开门红旺季营销活动是商业银行传统营销活动,银行通过这一营销活动,在年底做好项目储备,在年初加大、加快信贷投放,实现早投放、早受益。

采访过程中,也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平滑投放节奏、调整优化结构是信贷投放的重点,因此,在年底节点的开门红氛围相较往年并不突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在开门红。

董希淼认为,2025年有效信贷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激发。当前,市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银行对企业、个人的信贷投放难度较大,也可能导致银行在开门红活动期间对优质信贷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对于稳定明年经济增长等都有积极作用。财政政策方面,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以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

这让银行业对明年经济有更加积极的研判,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增加银行布局开门红的成色。

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部分中小银行则更早完成2025开门红部署。据不完全统计,灌云农商银行、贵定农商银行、如皋农商银行、湖南银行衡阳分行、晴隆农商银行等近十家城农商行均在三季度末的经营总结会上发起动员,要求员工积极拓展客户需求,掌握业务发展主动权。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布局开门红,需兼顾短期和长期,短期提升开门红成效的同时,规范市场竞争,长期做好信贷资金投放的节奏安排。

14家上市银行公司存款较年初减少

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来源,其中,公司存款(又称对公存款)能够反映企业在银行的现金流状态,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晴雨表,拉存款更是许多银行从业者重要的工作指标。

日前,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42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发现,共有33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公司存款相关数据,其中,超十余家的上市银行对公存款规模较年初缩水。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有14家A股上市银行的对公存款规模指标较年初下降。其中,渝农商行、无锡银行公司存款规模较年初下降超10%。此外,国有大行中,农行、建行、交行的公司存款总额也较年初分别下降约4.27%、3.77%、2.55%。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公司存款规模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影响,企业自身经营方面存在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变长、应付账款支付期限缩短等情况,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利率下滑的影响,货币基金、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对企业的吸引力增强,造成存款的外流。

娄飞鹏分析,公司存款规模缩水背后,主要原因是市场主体预期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从而减少用于短期流动需求的资金配置,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活期存款减少,宏观上表现为狭义货币M1同比负增长。

同时,整治手工补息等减少企业存款的收益,企业提前还贷,信贷投放同比增速降低,也是导致存款减少的因素。

部分上市银行对公存款规模减少的同时,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19家上市银行维持该指标较年初的增长。其中,张家港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等城商行对公存款规模增速亮眼,均较年初实现双位数增长,增幅分别达26.85%、25.49%、24.61%、22.39%、10.97%。

几家城商行对公存款增长较快,一方面是自身积极发展对公存款,另一方面这部分银行从地域看均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而城商行作为区域银行,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董希淼则指出,存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要、资产负债结构等因素,适时合理地吸收存款,并持续降低负债成本,努力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商业银行要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坚持走高质量、集约化发展之路,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而言,增加对公存款除了通过发放贷款派生存款外,还需支付结算、代收代发等金融服务,通过非信贷业务发展沉淀资金增加对公存款。

本文原文来自证券时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