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三倒拐”:三峡库区最大明清古街见证巴渝文化变迁
重庆长寿“三倒拐”:三峡库区最大明清古街见证巴渝文化变迁
重庆长寿古镇的“三倒拐”是一条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街市建筑群,它依山而建,蜿蜒曲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这里不仅保留着独特的巴渝建筑风貌,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三倒拐”位于重庆长寿区,是一条全长2.5公里的石板小道,依山而筑,由三千多级石梯拾级而上,整条古街蜿蜒曲折,要转三个180°的急转弯,因此得名“三倒拐”。这条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是河街至城内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连接新城和老城的重要通道。
“三倒拐”面朝长江,依山而建,沿途古迹和传说甚多。古街巴渝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宗教文化、码头文化、三峡文化交相辉映,以历史场景演变为主线,风貌质朴。是目前三峡库区保留最为完整的明清街市建筑,建筑均为典型巴渝特色的竹木夹壁结构,因地制宜,煞是壮观。
“三倒拐”不仅是长寿历史的缩影,也见证了重庆乃至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长寿最繁华的地段,民族工业发达,有面粉厂、盐、茶等店铺100余家,为重庆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物资。三倒拐中部原有一座武庙,抗战时期曾作为国民政府第十一陆军医院,专门接收在前线负伤的军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展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对三倒拐进行了调查,并加以保护,禁止拆除,禁止非法改造。据统计,三倒拐的古建筑有64栋超过20000平方米,都是清代至民国建筑。从历史价值来看,三倒拐始建于明朝,清代改扩建,至民国时期兴建上半部分。这些建筑约20%的户型需要改造,其它都保护完好,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
三倒拐所有建筑以穿斗结构为主,辅以抬梁结构,多为明清四合院的形式,小青瓦屋面,屋顶是悬山式和歇山式相结合,古朴典雅。临街建筑里交错的通道,通道里藏着别有洞天的小四合院,四合院内设有小天井,上厅明间用台梁结构,上厅与左右厢房之间有三到五步踏道,上厅的斜撑多采用镂空装饰,再配以传神的雕梁画栋、楼阁窗棂,极富情趣。层叠青瓦被房前屋后的大树所掩映,出于尘世又隐于城市。它就静静地存在着,温暖而美好。
如今的“三倒拐”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荣,但却是这座小山城得以保存下来的唯一较完整的一条步行街,它是这座城市文明衍进的见证和独特的景观,历经岁月的洗礼,更加风韵犹存、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