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指导创新引领,党委书记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分类指导创新引领,党委书记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党委书记如何带领党员群众打造最强基层党组织,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党委书记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有效路径。
党委书记的角色定位: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
党委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不仅仅是组织会议和传达上级指示,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正如一位网友在12371党建平台上所说:“党委书记要负责召集委员会会议和党员大会,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委员会工作。”([[1]])
分类指导与争先进位:精准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
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党委书记们正在探索一条精准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新路径。横山区将“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对标先进、补齐短板、精准施策,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例如,官元峁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在得知辖区部分巷道无照明灯、居民夜间出行不便后,及时召开“双报到”党建联席会议。横山区审计局、编办、新华书店等3个“双报到”单位积极认领任务,两周内完成了21盏路灯的选址、购买、安装,彻底解决了900多名居民摸黑出行的难题。不仅如此,官元峁社区还创新打造了红色议事小院、巷道红管家、红色议事亭、流动红板凳议事会等一系列服务平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构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横山区的经验表明,通过分类指导和争先进位,可以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党建工作从“全面覆盖”向“全面过硬”转变。
创新党建活动: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在新时代,创新是党建工作的灵魂。各地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创建特色党建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华网2024党建品牌实践成果分享会上,75个党建品牌实践案例展示了各地党组织在党建品牌创建方面的宝贵经验。
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打造的“将小爱”党建品牌,以“将小爱十大行动”为抓手,通过链接资源、科学设计,明确重点、突出成效,依托社会力量搭建“衣食住行乐”5+一站式友好体系,初步实现了问需式、成长式、陪伴式幸福家园服务场景。
河南省开封市则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倾力打造“洁美乡村党旗红”党建品牌,探索出一条小投入美乡村的党建领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路径,激发了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通过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可以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党支部书记队伍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党支部书记。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成为党委书记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严格把控准入条件。在选拔党支部书记时,应着重考虑其学历、职称、年龄等多个方面,确保新任书记具备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同时符合实干型、专业型的要求。此外,还需明确任职条件,把好入口关,从党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其次,要全面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党支部书记应具备良好的党性修养、大局观念、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意识。他们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职工群众的监督,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要注重选拔一线优秀党员干部。在选拔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那些有思路、善管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创新不足,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党委书记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全面覆盖、绩效挂钩、公平公开的考核体系,通过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估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实绩。
实施“严管厚爱”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构建常态化的激励机制,涵盖正向激励、精神层面的激励以及政治待遇的激励等多个方面,激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
加大培养力度:完善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体系,构建以党委为核心、党校培训等机构为辅助的培养框架,定期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结与展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委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打造最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通过明确职责定位、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党委书记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