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速行车事故多发,专家解析原因并支招
夜间高速行车事故多发,专家解析原因并支招
据统计,全球6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晚上,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0%。从我国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夜间驾驶事故死亡人数为5万人,其中致命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发生在晚7:00至第二天早 6:00之间。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相关调查显示:夜间交通事故率是白天的三倍。在夜间,道路照明不足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上面的这些权威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夜间驾驶的风险指数确实远远高于白天。
高速公路夜间行车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高速公路夜间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总数的65%、72%。另外,我国的事故次数和导致伤亡的人数,都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高速公路为1.893起/ km,一般公路的事故数为0.238 起/km,大约是普通公路的8倍。夜间行车易造成的交通事故主要有:追尾相撞,撞护栏、中央分隔带等。造成夜间高速行车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类为以下3点:
1、车流量相对较大
尤其是炎炎夏日,尽管夜间高速上的小型车辆少,但货车却增多,小型客车在其中行驶安全性极差。
2、视觉因素
夜间的高速公路,除服务区、隧道外,几乎没有照明。一般是靠车前灯照明,虽然其它车辆的灯光也有照明作用,但你的驾驶的视野仍变得非常窄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你开车时判断失误,酿成惨祸。
3、生理因素
夜间是咱们大家生理条件最差的时候,很容易疲劳,且视力降低,对速度和距离判断会不准确,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最可怕的是夜间会车时,对向来车的大灯会产生眩目感。
总结:综上所述,夜间开车确实比白天开车会更危险。夜间跑高速时,你的驾驶视力会减弱,视野变窄,盲区增大,汽车灯光照射范围有限,对路面路况和车速的判断难度更大。
冬季昼短夜长,许多上班族下班时天色已黑。高速公路夜间行车视线不佳,驾驶人的注意力相对白天难以集中,更容易疲劳,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发生事故的几率。
一、高速公路夜间行车挑战有哪些?
1.视野受限
夜间视线不良,导致视野受限。
2.低感觉行车
高速公路路面宽阔、路况良好,驾驶员长时间驾车极易陷入低感觉行车,行为僵化,对突发情况反应不及时。
3.疲劳驾驶
夜间是人体休息时间,选择高速公路出行的驾驶员,一般是长距离、长时间驾驶车辆,极易出现疲劳驾驶。
4.出行货车多
一些从事长距离货运物流的货车驾驶员,多选择在夜间出行。
5.新手司机
缺乏夜间驾驶经验和操作要领
二、高速公路夜间行车怎么才安全?
1.集中注意力
夜间视线不佳,驾驶人更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前方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若路面出现障碍物,未及时发现或操作不当易酿成事故。
2.合理控制车速
开车上路,控制车速必不可少。在光线不足的夜晚,更要将车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保持安全车距
夜间行车,多数人的反应力会有所下降,不如白天那般迅敏。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跟车过近,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4.正确使用灯光
夜间行车,自然是要开启灯光。只可惜,一些驾驶员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灯习惯,总是一个远光灯用到底。这样并不妥当,也不文明,要根据用车场景的不同,合理使用灯光。
5.切忌疲劳驾驶
夜间行车,驾驶员切忌疲劳驾驶,当感到疲劳时,不可硬撑着继续开车,要及时驶入服务区或驶离高速公路,休息整顿后再重新驾驶车辆,严禁继续行车。连续驾车四小时,停车休息应不少于20分钟。
6.禁止随意停车
夜间视野环境不好,在高速公路上停车更容易发生事故,如果因故障确实需要停车,应尽可能将车辆移到右侧应急车道内,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辆后方150米外设置三角警示牌,车上人员撤离到护栏外。(即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拨打报警救援电话等待救援。
在夜间行车时,大部分司机最讨厌的行为应该是对面驶来的车辆开了远光灯。被灯照射的那一瞬间,眼睛差点被闪瞎。
远光灯的使用有明确规定,非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如果滥用远光灯,极易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
01、瞬间致盲
“远光灯”光线强度高,刺激大,会让对向司机瞬间致盲,恢复过来最短也要2秒时间,严重影响驾驶员对周围行人以及前后车辆的观察。
02、对速度、宽度和距离的感知力下降
远光灯所产生的超大光晕会占据人眼视觉中很大一部分面积,使得驾驶员对前车的速度、宽度、距离以及周围情况的判断力大大下降,从而会采取错误的操作。
03、缩小可视范围
当后方车辆开启远光灯时,前车车内外3个后视镜都会出现大面积光晕,瞬间变得刺眼。这时如果前车想并线或转弯,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不留神就会像图中的车辆直接撞上隔离栏。
滥用远光灯的危害非常大。那么,在正常行车的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应对呢?
1.遇到对向远光先减速
2.闪灯鸣笛提醒滥用远光灯的司机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应该及时提醒滥用远光灯的车主,可以通过鸣笛或者闪烁车灯的方法,提醒对向车主,及时调整车辆灯光状态。
机动车的远光灯有着提高视线、扩大视野的作用,一般在野外会车或道路光线昏暗时使用。
但是在以下这些情况中,驾驶人切不可随意使用远光灯:
当机动车驶入照明状况良好的路段时不应使用;
当车辆与对向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交汇时不应使用;
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应使用;
临时停车或者中止行车时不应开启远光灯;
大雾天气禁用远光灯,此时空气透明度较差,灯光会在空气中形成漫反射效果,不仅不会让你看得更远,反而会加大对来车的影响。
深圳交警再次强调: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夜间行车时,请慎重使用远光灯!在路上如果遇到滥用远光灯的车主,可随时向深圳交警举报,交警严查滥用远光灯的违法行为。
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人的反应速度、注意力和判断能力,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直接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占全国交通事故总量的21%,疲劳驾驶事故死亡率高达83%。可见,疲劳驾驶是造成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眼睛一闭,祸事将近
来看看下面事故案例
↓↓↓
疲劳驾驶的危害
✘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挡不及时、不准确。
✘ 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 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
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夜间驾驶连续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
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饮用咖啡等提神饮料。最稳妥的方法是在服务区停车,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
定西公安交警提示:
长途出行应合理安排行车计划,尽量减少在午间、后半夜等易犯困时段驾车出行。途中应根据自己精力、体力状态,参考“逢三进一”原则,驾驶车辆经过2个服务区未停车,遇到第3个服务区时,最好进服务区停车休息一下,在疲劳感产生之前到服务区休息调整,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带着困意强行开车!
夜间驾驶的风险远高于白天,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吉林高速公安的提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安全驾驶,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