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中国之声:超敏C反应蛋白调节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ESC中国之声:超敏C反应蛋白调节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雪燕/袁晋青教授团队在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应激性高血糖对应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模式。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临床风险分层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研究背景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在ACS患者中对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然而,关于炎症与SH相关风险的研究仍较为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hs-CRP水平与SH相关ACS患者长期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2013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149例ACS患者。SHR的计算公式为:SHR=入院血糖/[1.59x糖化血红蛋白(%)–2.59]。根据hs-CRP水平(以2mg/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
研究结果
在5年随访中,共发生238例(3.7%)全因死亡和1275例(20.0%)MACCE。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SHR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9)。
- 在hs-CRP<2mg/L的患者中,任何SHR分位水平与全因死亡均无显著相关性,但最低分位水平组显示出最高的MACCE风险(aHR:1.321,95%CI:1.034~1.688,P=0.026)。
- 在hs-CRP≥2mg/L的患者中,SHR与全因死亡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最高的SHR分位水平组显示出最高的全因死亡风险(HR:4.030,95%CI:1.778
9.134,P<0.001)和MACCE风险(HR:1.299,95%CI:1.0101.672,P=0.042)。
研究结论
这项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首次报道,在ACS患者中,SH相关的长期心血管风险模式受到hs-CRP水平影响,提示炎症与应激性高血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预后。在进行风险分层时,可能需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同时具有较高SHR与hs-CRP水平的患者或需要更严格的风险管理。
专家简介
袁晋青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学术任职:美国FACC,欧洲FESC。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等。
赵雪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干部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FACC,FESC。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31篇,累积因子超过1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