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1%,年内第六次下调助力经济回暖
建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1%,年内第六次下调助力经济回暖
10月18日起,建设银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由0.15%下调至0.1%,定期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调。这是继7月后,大行在不到3个月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也是自2022年9月以来第六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背景分析
此次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这是跟随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市场利率下调,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体现。自2022年4月以来,在市场化调整机制下,存款利率主要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今年7月以来,受稳增长等因素推动,降息窗口进一步打开。在此背景下,工农中建等银行牵头下调存款利率,正是基于前期1年期LPR下调以及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而自主决定的,是存款利率更趋市场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收窄至历史最低水平。二季度以来,虽然银行负债端成本有所改善,但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仍在延续,而存款利率下调的效果需要随存款重定价来逐步显现,负债成本降幅仍将小于资产收益降幅。因此,本次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且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趋势,以此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这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而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影响分析
业内认为,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对市场有多方面影响:
促进投资和消费: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减少居民的储蓄倾向,鼓励他们将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措施有利于推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资产配置的优化,并增强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的动力,助力股市企稳回升,增加金融市场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存款利率的降低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净息差压力。由于近年来贷款利率的快速下行,银行的净息差已跌至历史最低点。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减轻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的净息差压力。
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存款利率的降低可能会促进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资本市场,增加股市等投资市场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的增加可能会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市场估值较低时,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为股市的上涨提供支撑。
改变理财产品需求: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居民可能会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这可能会增加对银行理财、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的转移可能会对理财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促使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影响股市: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可能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它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对金融行业和负债成本较高的行业产生利好。另一方面,它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导致股市波动性增加。此外,降息通常被视为对股市的利好消息,因为它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融资成本,可能会刺激经济活动和股市投资。
影响房贷利率: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央行也指导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这将减轻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提升消费能力,对房地产市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专家观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7月22日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叠加年初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大幅度下行,是触发本轮存款利率下调的直接原因。王青还表示,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和物价走势,预估四季度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仍存在下调空间,将带动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跟进调整。年底前后还有可能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在房地产行业企稳回暖前,银行存款利率可能会持续存在下调趋势。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峰分析指出,从近期LPR以及存款利率的调整来看,央行每下调LPR两次,接着大行就会下调挂牌存款利率两次,一方面负债端适配资产端下调,同时也为资产端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
结语
此次建设银行下调活期存款利率至0.1%,不仅是银行响应市场利率变化的正常操作,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举措。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可以有效刺激投资和消费,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举措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