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性及防范对策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5: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性及防范对策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将深入探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性,并结合被害人心理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性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受害者分布的广泛性

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受众分布广泛,被骗人群几乎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下岗职工、退休老人、农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同时,这类案件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涉及金额的巨大性

涉众型经济犯罪由于针对的是为数众多的被害人,涉案数额往往特别巨大。以峨眉山市为例,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该市破获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资金从4000余万元增长至超过1亿元。

犯罪手法的多样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手段日益多样。例如,传统的传销方式逐渐被网络传销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手段取代,犯罪地点也不再受地域限制。

犯罪形态的隐蔽性

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通过完备的工商手续、高档办公场所和项目宣传来骗取信任。犯罪分子在初期会按时兑现高额利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

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涉众型经济犯罪不仅导致巨额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经济秩序。很多赃款被用于非理性投资或挥霍,群众经济损失惨重,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受害者心理分析

在涉众型经济犯罪中,受害者往往表现出以下几种心理:

  • 从众心理:在贪婪心理的驱使下,形成“人多就能赚钱,人多肯定不会出事”的错误认知。
  • 赌徒心理: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不惜投入毕生积蓄。
  • 猎奇心理:对新的投资模式充满好奇,容易被犯罪分子编造的专业术语和经济概念所迷惑。
  • 保守心理:被犯罪分子营造的“权威”形象所吸引,认为有保障而放松警惕。
  • 逐利心理:贪图高息,缺乏风险意识。
  • 依赖心理:弱势群体法律素养不高,容易被不实宣传蒙蔽,期望政府出面负责。

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建议

针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建立政府联动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公安参与、各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细化落实金融办、银保监、税务等部门的管控责任,完善联动处置措施。

健全评估预警机制

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机制,搭建风险防控专班,开展重大案件涉稳风险评估,加强隐患动态监测预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推动落实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监督管理。对于带有“投资咨询”“旅游开发”“财富管理”“电子商务”等字眼的新注册公司,加大源头监管力度。

深化宣传通报机制

建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通报制度,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典型案例,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举报犯罪的积极性。

落实矛盾化解机制

在办案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追缴赃款,挽回被害人财产损失。同时,推动党委政府压实行业主管和属地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化解涉稳群体风险隐患立体防控系统。

本文原文来自scfzw.ne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