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布局自营物流,传统快递企业承压转型
电商巨头布局自营物流,传统快递企业承压转型
快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抖音酝酿投资或收购某家通达系快递公司的传言,折射出今年快递行业的巨大变化。5月,顺丰控股将旗下网丰速递以11.8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极兔,不仅意味着顺丰下沉的失败,同时也使国内快递格局变得清晰起来。
伴随着丰网的交割,如今快递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三通一达、极兔主导的代理模式,以及顺丰、京东物流与菜鸟速递主导的自营模式,两大阵营。“电商”如同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驱动着快递格局的演化。
财报数据暴露竞争压力
三通一达的半年报都已发布,几家欢喜几家愁。
国内快递行业一直以来都充满了激烈竞争,从市占率来看,中通、圆通、申通三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市场份额提升,相应的增长也反映在快递件量、营收总量等层面:
申通保持着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件量增速,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90.86 亿元,同比增长 27.58%,成为通达系最亮眼的存在。
三通一达中,中通一直稳坐龙头,近几年基本按照圆通、韵达、申通的顺序排列。但今年以来,韵达掉队,申通业绩爆发的情况,让排序出现了变动的可能,一场 " 抢三大战 " 悄然发生。
半年报中,韵达依然没有摆脱年初以来的尴尬处境,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 2.56 个百分点,快递件数也下降了 1.63%。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行业总体都处在回暖趋势中,今年前 7 个月,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 703.0 亿件,同比增长 15.5%,中通、圆通、申通三家快递件量增长均在 20% 以上。
韵达也是通达系中唯一营收下滑的企业。中通、圆通和申通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 13.06%、7.771% 和 27.58%,只有韵达的营收增长为负,下滑了 5.58%。
考虑到通达系和极兔处在同一个竞争区间,这几家市场份额的增长,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韵达的失地。
价格战是一个放大器,以更高压的方式,将各家的盈利能力全然暴露。
关键指标全线下滑,韵达也开启了自救模式。公开信息反映出今年 7 月份韵达进一步下调了单件价格,其单件收入同比降幅已达 12.4%。同期申通和圆通的单件收入分别下降了 11.2% 和 9%,降幅均小于韵达。韵达正在以低价武器维护市场份额。
中通创始人赖梅松则在财报季公开喊话,强调快递行业的短期市场前景和长期发展," 快递本质不是短跑,以低价竞争得来的市场份额往往不可持续,许多时候甚至还会得不偿失。"
这番话是说给投资人听的,讨论的对象则是快步上市的极兔,和为了挽救市占率而不得已放出降价招数的韵达。
有“爹”为王
“现在,猫超是我们最大的爸爸。”菜鸟推出1212半日达服务后,成都仓一位管理人员和某菜鸟直送站点(丹鸟)的业务人员提到,来自猫超的包裹占比在60%上下,整个淘系(包括淘宝、天猫超市、天猫国际)更是高达90%。
在国内外飞速扩张的极兔也在招股书中提到,对大客户的依赖甚高,数据显示2020-2022年,来自某电商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依次为5.43亿美元、17.15亿美元、12.31亿美元,该客户极有可能是拼多多。2022年五大客户中,前四皆为电商平台,占当年中国区总营收的44.4%。
去年全年,作为京东物流毛利最高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其中62.27%来自京东。而外部一体化供应链收入与其他外部客户,还有相当规模的收入来自京东商城第三方商家。
快递行业高度依赖电商平台,意味着电商行业的纷更也会同步传导至行业。
“这些年兴趣电商是大势所趋,问题在于退返率高,只有极致效率、庞大规模以及持续投入才能杀得出来。”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所有玩家都可以依靠低价杀入市场。“中通在电商客户耕耘多年,京东POP商家流量平权后,短期它们是实际受益的一方。”
如果说中通靠内功打价格战,那么极兔杀入国内快递市场,则是因为踏准了时间节点。
外界普遍认为,能够傍上快速崛起的拼多多是极兔“狂奔”的核心原因,该观点只对了一半。拼多多引“兔”入室不假,但是真正让极兔搅局的,其实是兴趣电商。极兔财报显示,2022年社交电商平台客户H(抖音)突然跃升为第二大客户,收入占比为6.6%,同一时间,来自拼多多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8.22%。
一位京东物流人士告诉光子星球,极兔的低价能够承受兴趣电商的高“退返率”。相反,相对成本更高的顺丰与京东物流,短时间无法在价格上与之掰手腕。“重资产注定了我们只能靠时间、规模、效率以及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价格战的确让顺丰、菜鸟与京东物流三家面临着比往日更大的挑战。菜鸟在此前小范围沟通中曾表示,“如果光看国内快递包裹数和市场份额情况,很容易发现没有给菜鸟留下多少生存空间。”
尽管低价短期更贴合兴趣电商喷涌的大趋势,但并非竞争的唯一武器。归根结底,低价只是电商商家综合成本中的一个切片,在此之外,还包括库存周转与配送中潜在的时间损耗。菜鸟与京东物流的背后站着两大电商平台,使得两家有更多路径进行差异化竞争。背靠大平台最直观的好处在于,菜鸟、京东物流与平台数据完全打通,能够快速响应。
京东与淘系从去年开始围绕时效性与服务上作文章,这倒逼快递行业提供与之适配的服务能力。例如京东物流此前推出“云仓达”服务,向经销商开放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强化其在即时零售的配送效率。
京东早在2010年就针对自营商品,推出了“211限时达”的服务,加上菜鸟今年推出的“1212半日达”,无疑是将“背后有人”的优势卷到了明面上。通常而言,快递行业的限时达服务是按照揽件-派送履约,用户下单到商家发单之间存在收单、备货、快递揽件的不确定性。而京东物流与菜鸟的限时达服务则是按照用户下单-送货上门履约,因为与平台打通了数据,已开放服务的区域的用户下单后,可以在3小时内发货。
由于即时零售和同城配送需求增长,助推电商+快递的“自营化”,这是京东物流与菜鸟两大“仓配”玩家今年动作频仍的核心原因。菜鸟方面虽然不愿透露具体数据,但在此前沟通中表示,已开放“1212半日达”服务的城市,猫超GMV有明显增长,“否则淘天也不可能加码”。
一旦电商+快递的双自营体系拓展至全国,势必吸引品牌布货,那么自营快递便不再是单纯的快递,还会扮演供应链管理者与渠道方。
相对特殊的是顺丰,今年宣布全国600城送货上门服务,承诺不上门必赔偿。“背后无人”使得顺丰即时以物流+SaaS的形态,与菜鸟、京东物流的仓配体系错位竞争。对于目前尚处于轻资产,且希望借用履约力入局同城零售的平台而言,顺丰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三通一达没有护城河
传统观点认为,快递行业是依靠规模化获取利润,电商自营化与服务化加速,将倒逼快递公司转型,尤其是当菜鸟与京东物流凭借仓配体系,承接大量即时性需求时,三通一达像是“孤儿”。
京东物流一直在仓储方面不吝惜成本,截至2022年年末,在全国共有1600个仓库,以及2000多个云仓,仓储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菜鸟的仓储规模与之接近,其150万平米保税仓与231个跨境仓库使之在跨境业务方面占有优势。
仓配体系另一个优势是,可以依托产地仓双向输出服务,给商家提供更高的效率、简化发货流程;给消费者提供可靠服务、更高效的发货效率。菜鸟在东莞的产地仓,当消费者下单选样后,厂家在仓内完成喷绘,手机壳包裹按班次发往全国;京东物流在广州增城区新塘设服饰行业专仓,以解决电商客户正逆向,提供以销定采逻辑下的越库能力。
顺丰经历了去年瘦身后,仓库数与面积出现下滑,截至去年,运营管理的仓库数2071个,减少48个,仓储面积在1000万平方以上。
三通一达不愿枯守第三方商家的电商件,近些年也在扩充其仓储能力,如圆通房屋及建筑设备账面价值从2021年的71.3亿增长到2022年的87.7亿元,其在全国诸节点城市建设智创园,最近两年还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包括四川南充、湖北襄阳、云南贵州。
然而,除圆通动作稍大之外,其余几家大多依赖云仓—这种第三方合作生态,使得快递公司无法像京东物流、菜鸟那样,在仓储环节提效。
沦为“配送”的三通一达,一方面要应对来自极兔的冲击——如果一直有新的平台冲击猫狗拼,那么三通一达可以活得很好,可是抖音、快手迫于服务压力迟早要自建物流,留给三通一达的选择将变得有限。或许是这个原因,此前有传言称,抖音考虑收购三通一达中的一家,以构筑类似于菜鸟和淘系、京东自营的自营体系。
自营体系显然将释放快递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如提前洞察市场、预发货、更快的库存周转。光子星球了解到,菜鸟成都仓平均库存周转为7天,这对快消品极有吸引力。何况,从各家竞逐半日达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服务正在成为一个单独的渠道,而且目前看来在服务与效率上比传统渠道更高效。
作为快递行业的上游,电商即时化与服务差异化,迫使下游与之适配。眼下,菜鸟推出自营,“鸟走狗步”,证明了“仓配”更符合当下市场趋势。
行业洗牌难以避免
相比之下,顺丰虽然同样要面临类似的竞争,却有着更充分的底气和优势应对变局。因为即便菜鸟有着多年业务积累,真要将能力扩展到全国,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而资本更轻的抖音和拼多多,距离自建物流依然遥远,他们要想实现品质服务,没有电商业务竞争的顺丰是最优的合作伙伴。
顺丰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明言," 打造一张全国性的快递网络并非易事,需要时间、巨额投入和多年积累的运营经验,在行业服务竞争的背景下,客户会把同行无法履约的业务转给顺丰。电商平台自建物流这一动作对顺丰而言是机会大于挑战。"
那属于三通一达的转机在何处?体量更大、底气更足的中通选择放眼长期,一方面将资源投向网点产能建设和升级,确保网点和中心的产能配备,一方面精耕细作、深挖潜力,加强标准化运营和数智化管理。
圆通也把发展重心放在了赋能加盟商层面,以 " 加盟网络数字化标准化绩效化 " 打造 " 类直营体系 ",尝试从加盟制转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营运效率。
申通则选择了在这个窗口期加速扩张,经历扩展市场份额,为未来的激烈竞争锚定基石。
电商行业的低价竞争目前还看不到终止的苗头,快递行业的价格战也必然随之持续下去。
在顺丰宣布赴港二次上市,极兔极力筹措 IPO,和菜鸟自营横空出世的大背景下,快递赛道上已经挤满了玩家,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更加凌厉地表现出来,行业洗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悬挂了半年,终究有落下来的一天。
缺乏数据挖掘和处理能力的通达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出现掉队玩家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甚至比当年极兔搅局时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