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马蹄烧饼:三百年工艺传承,年销300吨供不应求
商河马蹄烧饼:三百年工艺传承,年销300吨供不应求
在山东商河县,有一种传统小吃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美味而闻名,它就是马蹄烧饼。这种看似普通的面点,背后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马蹄烧饼是山东商河县的传统美食之一,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清雍正年间就已享有盛誉。清末民初,县里的张氏家族和小巷子(怀仁镇的一个村)的康氏家族以制作马蹄烧饼而闻名,所制油酥烧饼常被商人带往异地和京都,使"马蹄烧饼"名声远扬。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为贡品呈献给乾隆,备受皇上和重臣们的称赞。
商河马蹄烧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精益求精。近年来,商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传统小吃的传承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生产和保证质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马蹄烧饼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不仅在商河县城有十几家油酥烧饼店,还有120多家油酥烧饼店遍布全县的城镇乡村。据统计,全县马蹄烧饼年产量达到300余吨。这些遍布全县的油酥烧饼店,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各具特色,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些产品不仅满足本县需求,周边县区及济南等大城市也常有人大批量购买。
马蹄烧饼价廉物美,老少皆宜,是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的佳品。虽然店铺遍布全县,但产品仍供不应求,每逢节假日,人们争相购买,市场前景广阔。商河县具备生产马蹄烧饼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商河县是历史上著名的粮面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马蹄烧饼的主要原料均可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二是各乡镇都有技术熟练的师傅,形成了一支烤制马蹄烧饼的技术队伍。因此,马蹄烧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马蹄烧饼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从制作到成品需要十余道工序,调料严格精细,对面、油、酥、芝麻等原料都有精确的比例要求。每个油酥烧饼重2两,需要用两个面剂制成:一个面剂与用食油炒好的酥卷叠成多层,作为油酥烧饼的内馅;另一个面剂则包在外面,作为油酥烧饼的外皮。然后在光滑的石桩上搓成地梨状,蘸上芝麻和炒糖色,贴在炉壁上烤制七至八分钟而成。
掌握烘烤火候是制作马蹄烧饼的关键。制作马蹄烧饼所用的烤炉较为特殊,常用的大平锅面朝下,底朝上,为保持炉膛内所需温度,底锅要用泥糊好,炉底上下通风不良,使用木炭和谷糠作为燃料最为理想,也可以用木屑替代。
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酥里嫩,酥香兼具,香味四溢,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芳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讲究,既经济实惠,又便于存放和携带,是居家旅行的理想选择。
参考来源:
本文原文来自许愿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