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1号”刷新小麦亩产纪录,节水高产实现新突破
“马兰1号”刷新小麦亩产纪录,节水高产实现新突破
近日,“马兰1号”小麦新品种在石家庄晋州市的百亩连片实收测产中,亩产达到了惊人的767.1公斤,刷新了小麦亩产纪录。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强大威力,还标志着从专家试验田到百姓生产田的新跨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品种的高产得益于优良的品种特性以及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马兰1号”是河北省选育的高产小麦品种,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节水和高产。据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介绍,该品种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浇水次数比普通小麦品种少1至2次,每亩可节水50立方米以上。同时,“马兰1号”在产量上也表现出色,经14个示范点测试,平均亩产达到603.4公斤,高出河北省小麦平均亩产20%以上。2023年,该品种在河北省的最高亩产更是达到了838.8公斤。
“马兰1号”的节水特性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根系。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的展示图片中可以看到,成熟时期的“马兰1号”地上部分高度不到70厘米,但根系却能深扎到地下230厘米甚至更深。这种深根特性使得小麦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减少灌溉需求。
除了节水特性,“马兰1号”还具有出色的抗倒伏能力。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坚韧,即使在大风天气下也能保持直立,有效避免了因倒伏导致的减产。此外,该品种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马兰1号”在实际种植中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23年,该品种在河北省的推广面积达到500多万亩。石家庄市周家庄乡的粮农刘红在种植“马兰1号”后,实现了亩产1500多斤的高产,比以往提高了许多。这一成绩不仅让农民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益,也标志着“马兰1号”真正实现了“从专家试验田到百姓生产田”的跨越。
“马兰1号”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河北省连续11年粮食产量超过700亿斤。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马兰1号”这样的节水高产品种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该品种的推广也有助于减少地下水开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马兰1号”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四新”战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的纵深发展,该品种有望在更广泛的地区推广种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其节水特性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马兰1号”将成为中国小麦种植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