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玛尔挡水电站五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创多项纪录助力“西电东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5: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玛尔挡水电站五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创多项纪录助力“西电东送”

2024年12月31日上午,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国家能源集团玛尔挡水电站五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这一重大工程不仅为“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三江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巨型工程刷新中国水电建设纪录

玛尔挡水电站是国家和青海省的重点能源项目,坐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约5千米的黄河干流上。电站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73.04亿千瓦时,可满足182.5万个家庭每年4000千瓦时的用电需求。

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建设者们克服了长达6个月的冬季、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以及不足内地60%的氧气含量等恶劣条件,创新运用多项新技术,攻克了高海拔大坝填筑、冬季施工等世界级难题,刷新了我国水电站建设多项纪录。从4月1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到12月31日五台机组全部投产,实现了中国水电行业罕见的“一年五投”。

02

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无电、缺电问题,还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该水电站预计将带动超过万亿元的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水电开发显著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电站建设过程中,需要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在建设完成后,不仅服务于电站运营,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水电站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设备制造到运输,从施工到运营,各个环节都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期间,高峰期施工人员达5000余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03

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可控智能

伴随着玛尔挡水电站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由国家能源集团环科智深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散控制系统(iDCS)实现全面应用。这是该系统在我国大型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首次应用,不仅提升了玛尔挡水电站的智慧管控水平,也为我国大型水电站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打造出示范项目。

智能分散控制系统(iDCS)融合了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先进控制等技术,可实现设备及工艺系统故障自动诊断及预警、复杂工况下自动适应和趋优,使发电生产过程更安全、高效、灵活、环保。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动电站工控系统国产化,实现关键核心电力装备的自主国产化,应用软件100%自主研发、芯片100%国产化、操作系统100%国产化、核心知识产权100%自主可控,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04

打造“中华水塔”生态示范基地

玛尔挡水电站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高寒高海拔的自然特点,生态环境脆弱。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总体要求下,水电站创造性地把开发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三江源”生态环保典范工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水电生态产学研融合基地样板。

水电站大坝蓄水所形成的水库是一台“生态稳压器”,蓄水将增加库区的湿度和降水,形成新的湿地生态系统,能有效稳定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三江源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在玛尔挡水电站大坝底端,还建有两套“鱼儿电梯”,为鱼类洄游提供保障。大坝旁专门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能有效补偿黄河流域珍稀鱼种数量,保持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平衡。自2023年9月开展珍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以来,电站共培育拟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等5种珍稀鱼种,截至2024年12月底,已放流各类鱼种31万尾。

大坝上游的岸边,一片“生态林”在雪后冬日里仍留有绿意。玛尔挡水电站采取“边施工、边恢复”措施,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补植移栽青海云杉、祁连圆柏58000多株,转运渣料160多万立方米,复绿250多亩,施工区域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指数达到100%。

玛尔挡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为三江源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典范。这一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水电开发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