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兰·冯·凯内尔解读:压力如何损害心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1: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兰·冯·凯内尔解读:压力如何损害心脏

“压力致死”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压力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确实揭示了从压力到死亡的多条可能途径。其中一条关键途径就是通过血栓的形成。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内科医生和精神病学家罗兰·冯·凯内尔(Roland von Känel)教授,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他向我们讲述了“压力如何使血液变稠”,并总结了他自 2000 年以来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重点。

01

压力如何改变血液粘稠度

冯·凯内尔教授帮助我们领悟到的第一个关键是,许多可测量的因素共同确保了我们血液的适当粘度,使其能有效地滋养细胞、清除废物,以及帮助伤口愈合。想象一位厨师调制完美的汤或酱汁,这需要精准地平衡其浓稠度。同样,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调节血液的黏稠度,保持其足够流动,同时在需要时迅速凝固。据冯·凯内尔教授的论文指出,有多达六大类、36种不同的生物机制,既促进血块形成,也帮助其溶解。血凝块形成和溶解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一直在起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平衡会朝着受伤部位血凝块形成的方向转变。

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压力下调整这种平衡的呢?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增加促进凝血的蛋白质,或者减少帮助溶解血块的蛋白质。这些压力激素还会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和粘性,血小板是形成血栓的关键元素。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加速这一过程,进一步推动血块的形成。

02

心血管系统的风险

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人来说,过度的血液凝固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冯·凯内尔教授提到了31项研究,这些研究显示压力能增加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风险。还有11项研究表明,对于已患心脏病的人,压力可能导致更糟的健康结果,特别是在增加凝血风险方面。

在急性或长期压力下,心脏病患者可能更容易遭遇严重的凝血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运动引发的肌肉痉挛(俗称“跛行claudication”)、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诱发这些风险的生活方式包括缺乏运动、睡眠障碍、过度饮食和肥胖、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些行为会过度激活自律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压力荷尔蒙水平升高。长期的压力可以使血液更加黏稠,而急性压力则可能迅速导致血块形成。

03

预防与缓解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充分的理由,鼓励心脏病高风险人群进行积极的压力管理。但是,冯·凯内尔教授提醒说,这个理论仍然有一个重要部分缺失。他强调,目前在这个领域,我们还缺少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通过压力管理干预可以实际减少高凝状态的测量值,并因此减少诸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凝血问题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需要什么样的压力干预、多大强度和多长时间的干预,才能有效保护那些最容易受到压力引发的血液凝固问题影响的人群。

尽管如此,一些基本的预防和缓解压力的方法仍然值得推荐:

  1. 运动:规律锻炼有助于释放内啡肽,改善心情。
  2. 社交支持:与亲友交流分享能有效减轻负担。
  3. 培养兴趣爱好:从事喜欢的活动可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
  4. 冥想与深呼吸:这些放松技巧能够缓解焦虑感。
  5. 保持良好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抗压能力。

如果压力难以自我调节,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疗帮助。

冯·凯内尔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强调了压力管理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免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