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攻克糖尿病新疗法
中国科学家攻克糖尿病新疗法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据统计,全球约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达1.41亿人,发病率高达12.8%。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情,但糖尿病仍存在诸多治疗难题。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新兴疗法备受关注,2024年,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科学家实现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愈
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发表研究成果,宣布利用干细胞再生疗法成功实现1型糖尿病的功能性治愈。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数百万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标志着再生医学在重大疾病治疗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研究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王树森研究组,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邓宏魁研究组与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胰岛细胞,并将其移植给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临床功能性治愈的疗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树森主任介绍,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型糖尿病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难以实现血糖的精准调控,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胰岛移植临床疗效已取得一定进步,但胰腺供体短缺的问题,大大限制其广泛应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制备的胰岛细胞有望突破此瓶颈。
据介绍,该名患者1型糖尿病史11年,完全依赖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较差,多次出现严重低血糖。移植后患者恢复了内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调控,移植75天后,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注射治疗,并持续1年以上。目前各项糖尿病相关指标均达到正常人水平,实现了1型糖尿病的临床功能性治愈。这项临床研究建立在大量临床前研究和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基础上,对糖尿病治疗策略的革新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教授表示,化学重编程技术制备的功能细胞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初步成功,表明化学重编程有望成为高效制备各种功能细胞类型的通用底层技术,为细胞治疗在重大疾病治疗上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突破性进展
2024年,中国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在权威杂志《细胞发现》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地利用患者的血液PBMC重编程为自体iPSC细胞,进一步诱导成为内胚层干细胞(EnSC),最终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已经让一位患有25年糖尿病历史的患者得到了治愈。这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已经完全摆脱了对胰岛素的依赖,并且已经持续了33个月。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报道。
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南开大学医学团队发布的一项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评估: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的权威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共招募了65例患者,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前瞻性、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揭示了UCMSC静脉输注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方面的显著疗效。研究显示,UCMSC治疗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并有更多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7%)。更重要的是,在治疗20周后,接近一半的患者脂肪肝得到了逆转,肝脏健康指标显著改善。这一数据在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福建医科大学福综临床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福州总医院)在行业期刊《干细胞研究治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一项随访8年的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研究成果。研究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89例完成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多个代谢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且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国际评价与未来展望
中国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评论称,中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为再生医学治疗糖尿病开辟了新的道路”。美国糖尿病协会在2024年会上专门介绍了中国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这些成果“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全球再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