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食语》:揭秘“食在广州”的百年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9: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食语》:揭秘“食在广州”的百年传奇

“食在广州”这句流传百年的佳话,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能长盛不衰?文史学者周松芳在其新作《广东食语》中,以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广州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

01

粤菜的起源与发展

周松芳在书中指出,“食在广州”的得名,与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文化人和媒体的鼓吹有着密切关系。这一说法得到了大量新发现文献的支持,不仅开阔了我们对广州饮食文化的视野,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粤菜的历史地位。

02

从海鲜到点心:粤菜的代表美食

粤菜的精髓,在于其对食材的精妙运用和烹饪技艺的不断创新。《广东食语》中详细考证了海鲜、点心、腊味、鱼生等代表性广东食品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海鲜,作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有记载。韩愈在《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中,就记录了他在广州附近品尝到的生猛海鲜。而到了宋代,苏轼在广州期间,更是推动了岭南面食的发展,留下了“常于博罗溪水,日转两轮,举四杵,以作白面”的记载。

广式点心,则是粤菜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晚清民初的徐珂曾说:“吾好粤之歌曲,吾嗜粤之点心,而粤人之能轻财,能合群,能冒险,能致富,亦未尝不心悦诚服,而叹其特性也。”点心不仅是美食,更凝结了广东人的精神特质。

03

名流雅尝:粤菜的文化内涵

《广东食语》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莫过于民国时期社会名流对粤菜的“大众点评”。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百年前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也为今天的粤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傅彦长的存世日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上海粤菜馆发展史。据统计,仅在1933年一年,他就光顾新雅酒楼多达227次。4月10日的日记中,还记录了他与鲁迅、黎烈文、李青崖、陈子展、张振宇等人的相遇,为《鲁迅日记》补充了新的内容。

鲁迅与粤菜的渊源,远不止于此。他在广州生活期间,许广平曾多次为他准备最具乡土特色的食材——土鲮鱼,这足以证明鲁迅对粤菜的喜爱。而顾颉刚的广州宴游记中,更是出现了傅斯年、赵元任、罗常培、杨振声、李济等日后赫赫有名的人物,为“食在广州”的文化传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4

粤菜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时至今日,广州的饮食文化仍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早茶、糖水、宵夜,这些传统的饮食方式,已经深深融入了广州人的日常生活。

在现代广州,粤菜的传承与创新并行不悖。一方面,传统的烹饪技艺和经典菜品得以保留和发扬;另一方面,新的烹饪理念和食材也被不断引入,为粤菜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广东食语》中所展现的那样,粤菜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和创新性,这也是“食在广州”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广东食语》不仅是一部关于粤菜的饮食文化著作,更是一部展现广州城市精神和人文风貌的精彩作品。它让我们明白,粤菜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因为其精湛的烹饪技艺,更因为它承载着岭南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