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调理助改善腹部肥胖,从辨识便秘到养生方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1: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调理助改善腹部肥胖,从辨识便秘到养生方案

“大腹便便”难道都是脂肪吗?这可不一定。小腹凸出最普遍的两个因素是“脂肪累积”和“宿便”。小腹凸出是种常见的身体现象,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普遍的两个因素是脂肪累积和宿便。脂肪型的小腹凸出通常是由于腹部脂肪层增厚,这可能与饮食习惯、运动量不足或代谢问题有关。另一方面,宿便引起的小腹凸出则与肠道健康紧密相连。

01

便秘与体重增加的关联

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肠道健康,还可能对身体整体的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便秘和体重问题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将便秘分为四种类型: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

  • 热秘:由饮食不节制,过多食用辛辣煎炸食物导致胃肠道积热,耗伤津液,使肠道干涩失润。表现为粪质干硬,排便困难,可能伴有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等症状。

  • 气秘:由于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导致气机郁滞,肠道蠕动无力,粪便难以排出。粪质可能干结或不干结,常伴有频繁嗳气等症状。

  • 虚秘:因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虚,导致气血两亏。表现为虽有便意但粪质不干结,排便时乏力,排出过程艰涩不畅,可能伴有面色发黄、眩晕、神疲气怯等症状。

  • 冷秘:由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导致阴寒内生,留于肠胃。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粪质可能干或不干,伴有腹中冷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症状。

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肠道健康,还可能对身体整体的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毒素积累可能干扰正常代谢,诱发相关疾病。此外,便秘患者常因饮食纤维摄入不足、高热量食物过多而加重症状,这种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肥胖。体内缺水会加剧便秘,同时可能通过其他机制间接影响体重。

02

中医养生解决方案

草药调理

中医常用一些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渗湿功效的中药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便秘和控制体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材:

  • 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状。白扁豆一身都是宝,其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扁豆衣能健脾、化湿,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脚气、浮肿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用于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等;扁豆叶能消暑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治疗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白扁豆的营养价值较高,其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鲜嫩可口,白扁豆也作为滋补佳品,尤适合夏暑季清补之用。

  • 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泻痢、痈肿等症状。赤小豆食用可用于煮饭、煮粥、做汤等。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馅料,美味可口。本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苷等营养成分。

  •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茯苓皮利水效果较好,用于水湿外泛、皮肤浮肿等;茯苓安神作用强,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赤茯苓偏于清湿热。现代研究显示,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本品为药食两用之物,食用可煮粥、煲汤、泡酒,制作成各种糕点,如茯苓饼、馒头等。

食疗方案

结合上述中药材,可以尝试以下食疗方案:

  • 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鲜品增至12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可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虚腹胀、慢性泄泻、疰夏等症。也可用于春季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 赤小豆薏米粥:赤小豆30克,薏米20克,粳米100克,水适量。将赤小豆、薏米用冷水浸泡2小时,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 赤小豆排骨汤:赤小豆100克、猪排骨300克、食盐。将赤小豆和排骨分别洗净;置入沙锅中,注入清水,旺火烧滚,约40分钟后,改文火再熬约2小时,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软为止;放入食盐即可食用。

  • 茯苓麦冬粥:茯苓30克,麦冬15克,粳米100克。洗净,浸泡30分钟,加水煮粥。用于心脾不足,饮食不振,心神不宁失眠者。

  • 茯苓栗子粥: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者。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穴位:

  • 天枢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约3个横指处。按摩此穴可以调理肠胃功能。

  • 大肠俞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以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的交点,旁开2个横指处。按摩此穴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 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6寸,约2个4横指,距胫骨前缘1横指。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 支沟穴:在手臂背侧,手腕中线的腕背侧横纹上3寸,约4个横指,尺骨与桡骨之间。按摩此穴有助于缓解便秘。

  • 照海穴:脚踝内侧,内踝尖下方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可以改善肠道功能。

  •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1、第2、第3、第4骶后孔中。按摩此穴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生活方式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1.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 健康饮食: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肠道蠕动。

  4.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长时间憋便。

  5. 医疗咨询:如果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中医养生方法调理脾胃功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便秘,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全面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