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的砌体技术应用
园林工程中的砌体技术应用
园林工程中的砌体技术应用是实现城市美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整体美观,还能有效防止土壤坍塌,保护生态环境。无论是几何轮廓的植床还是挡土墙的设计,都体现了园林工程在细节上的精雕细琢。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视觉美感,还增强了园林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园林砌体技术概述
园林砌体技术是指在园林工程建设中,使用砖、石等材料进行砌筑的施工技术。与普通建筑砌体相比,园林砌体更注重美观性和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满足结构稳定和功能实用的要求。园林砌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坛、挡土墙、园路、假山等构筑物的施工中,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砌体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花坛砌体
花坛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其砌体施工需要精细的工艺和艺术性的设计。花坛砌体的施工工艺包括: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平整场地,设置必要的排水系统,确保花坛底部不积水。
砌筑工艺:使用砖、石等材料进行砌筑,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和几何形状的精确。砌筑时要保证灰缝饱满,墙面平整。
装饰处理:花坛边缘可以采用特殊的砌筑方式或装饰材料,如彩色砖、鹅卵石等,增加美观性。
挡土墙砌体
挡土墙在园林工程中主要用于防止土壤坍塌,同时也能作为景观元素融入整体设计。挡土墙砌体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
地基施工:地基开挖后必须进行验槽鉴定,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如果发现未达到施工图要求,必须先对挡土墙地基进行处理,满足设计承载力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否则软弱的地基会导致挡土墙出现不均匀沉降、墙身开裂,或挡土墙脱离墙背填土、倾覆坍塌等问题。当遇到局部回填土地基或其他软弱地基时,应及时汇报监理方、设计方及业主方等相关单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适当选择换填、加桩挤压等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能力,避免挡土墙下沉破坏,并满足挡土墙基底摩擦系数要求、达到抗滑移的效果。其次,施工中,埋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埋深不足,也直接会影响挡土墙的稳定。对一般土质地基,在保证开挖的基底面土质密实、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埋深不宜小于800mm,墙址顶部的土层厚度不小于200mm ;在冻土区,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000mm 时,其埋置深度在冻结深度线以下不得小于250mm(弱冻胀土除外),同时不小于1000mm ;对位于斜坡地面的山坡挡土墙,其墙址埋入深度当地层为弱质岩或土质时,应大于或等于1000mm,当地层为硬质岩时应大于或等于600mm。
墙身施工:挡土墙墙身施工用料方面。如在毛石挡土墙工程中,选用的毛石必须合格,要求无风化、无裂纹,中部最小厚度不小于200mm,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 ;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重度不低于22kN/m?。若为混凝土用料的挡土墙,采用的混凝土及钢筋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严把采购关。
排水施工:挡土墙墙体常年受地表水或地下水冲刷、浸泡,使墙体承受水压力;墙体后面的土体受潮达到饱和,土体产生流泻坍塌,造成墙体承受动土压力;墙体本身受潮浸泡后墙体本身结构发生变化强度降低,若加上冻融作用更是会加速墙体结构的破坏。挡土墙的排水施工经常被施工人员所忽视,其实尤为重要。挡土墙排水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水分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并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1. 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排水措施有:(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3)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2.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及时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成梅花状地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予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则为1.0~1.5m,孔眼应上下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0.3m ;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 ;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0.3m。泄水孔的进水口必须布置反滤层或反滤包,施工人员的疏忽遗漏或不正确施工反滤层或反滤包,墙身的排水孔就形同虚设、孔道淤塞,或会由于排水量大而又缺少过滤功能,导致墙后土体随水体一起排出,形成水土流失,甚至日复一日,墙后土体内会被掏空、墙后地面塌陷,质量安全事故也就随之而来。进水口反滤包的做法由下而上的顺序为:a. 在进水口管口下方往下部位,夯实200 厚、不小于800 宽的粘土层,隔绝墙背水分往下渗透,软化基础地基;b. 在粘土层上堆填20mm 粒径的粗砾或碎石300 厚300 宽,外面包裹1~4mm 粒径的砂砾或石屑,用于疏导水分、利于水体及时顺利从排水管流出,也起到一定的拦截土颗粒的作用;c. 最外层是用300~400g/m? 土工布包裹砂砾或石屑层,土工布主要是对土粒有拦截功能,避免大量墙背土体因排水冲刷从排水孔流出,造成水土流失。反滤层的构造与反滤包相同。
墙背回填土施工:挡土墙墙背回填土要合理选择用料,应该选择具有一定透水性的填料,不得使用膨胀性粘土或淤泥等。因为,膨胀土或淤泥透水性很差,在干燥环境中时,其体积会因脱水收缩干裂,剥离墙背,而遇水后,又会吸水膨胀软化,引起墙背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墙后土压力过大,随之出现墙身被胀裂、墙体整体滑移等不良现象,严重的话会发生倾覆滑坡,高墙工程甚至会酿成人员伤亡的质量安全事故。往往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上施工周期,在刚刚砌筑完墙身后,就马上进行回填土的工作,导致了墙体发生位移,产生裂缝。实际上,各类挡土墙均应做好保养工作,等墙身达到设计强度的75% 以上后方可进行分层回填,且在距墙身1.0m 以内,宜使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如蛙式打夯机或者手扶式振动压路机等,以免大型机具的压力过大对墙身造成破坏。
园路与假山砌体
园路砌体主要涉及路面铺设和路缘石的砌筑,要求平整、稳固且与周围景观协调。假山砌体则更注重自然形态的塑造和结构稳定性,常采用干砌或浆砌的方法,结合植物配置,营造自然山水的效果。
园林砌体技术的质量控制
园林砌体技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园林景观效果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选择:选用优质、耐久的砌筑材料,如标准砖、石材等,确保材料强度和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严格执行园林砌体的施工规范,注重细节处理,如灰缝的饱满度、墙面的平整度等。
安全与维护: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防护,如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防滑措施等。完工后,定期检查和维护砌体结构,及时修复破损部分。
园林砌体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园林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随着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砌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