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干团侗寨“鼓楼抢鸡”闹新春
贵州从江:干团侗寨“鼓楼抢鸡”闹新春
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干团村侗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鼓楼抢鸡”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这项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传统习俗,不仅展现了侗族独特的婚恋文化,也成为当地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活动起源
“鼓楼抢鸡”这一习俗的起源,与古代侗族的姑表亲婚嫁陋习密切相关。据记载,古时干团村侗族盛行“亲上加亲”的姑表亲婚嫁习俗,侗语称为“办赖咪赖、北晒K”,意指帅哥美女不能外嫁。这种严格的寨规导致许多热恋中的男女青年无法成眷属。为了打破这一陋习,一对自由恋爱的侗族青年巧妙利用“鼓楼议事”这一侗族权威制度,委托“寨佬”在议事中废除了姑表婚嫁的规矩,并以“鼓楼抢鸡”的方式让未婚男女自主决定婚姻大事。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为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也逐渐演变为当地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
活动流程
“鼓楼抢鸡”活动通常在正月初二举行,整个过程充满欢乐与竞争。活动当天,待嫁的姑娘们会精心打扮,在同伴的陪同下,用长扁担挑着公鸡和饭囿(一种当地特色食品),前往鼓楼广场。与此同时,村里的男青年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参与这场特殊的“抢亲”游戏。
活动开始后,男青年们会争先恐后地抢夺姑娘手中的公鸡。根据传统,抢到公鸡的男青年将有机会赢得姑娘的芳心。这一过程既是对男青年体力和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姑娘选择权的尊重。整个活动场面热烈而有序,充满了欢声笑语和青春活力。
文化内涵
“鼓楼抢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这一活动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对传统陋习的反抗。其次,它展示了侗族社会中男女平等的理念,女生素来就有选择伴侣的权利。此外,这一习俗还反映了侗族人对鼓楼文化的尊崇。鼓楼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村民议事和集会的场所,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现代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鼓楼抢鸡”这一传统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它已不仅仅是当地侗族青年的婚恋游戏,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亲身体验这一独特民俗。为了适应现代需求,活动的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但其核心文化内涵和传统仪式感依然得以保留。
“鼓楼抢鸡”作为干团侗寨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外界了解侗族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这一活动的成功传承,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