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全面推广电子发票,火车票进入无纸化时代
铁路客运全面推广电子发票,火车票进入无纸化时代
2024年11月1日起,我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推广使用数字化电子发票,这标志着火车票从纸质到电子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变革不仅体现了科技进步对传统行业的深刻影响,也彰显了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决心。
从纸质到电子:火车票的百年变迁
火车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铁路运输的兴起,纸质火车票成为旅客乘车的必备凭证。在中国,最早的火车票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的火车票设计简单,信息有限,主要包含车次、座位号和票价等基本信息。
随着时代的进步,火车票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硬板票到软纸票,再到磁介质票,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发展的印记。然而,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纸质的束缚,直到电子客票的出现,才真正打破了这一传统。
技术革新:多证件识别让出行更便捷
电子客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多证件识别。旅客通过互联网订购车票后,无需换取纸质车票,可直接持有效身份证件通过火车站进站口和验票闸机乘车。这一系统实现了旅客购票、进站、候车、乘车、出站、换乘等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电子客票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验证包括居民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在内的多种身份有效证件。这一技术基于OCR光学字符识别和芯片读取原理,不仅提高了验证效率,还增强了安全性。
环保贡献:每年减少数万吨纸张使用
火车票电子化的最大环保贡献在于大幅减少了纸张的使用。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铁路系统就售出了约33亿张火车票,如果每张票按10克计算,总重量将达到33000吨。而电子客票的普及,意味着每年可以减少数万吨纸张的使用,相当于节省了数十万棵树木。
此外,电子客票还减少了因印制、运输、存储和回收纸质车票而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体现了其环保价值。
社会影响:出行更便捷,管理更高效
对旅客而言,电子客票的最大便利在于无需再排队换取纸质车票,只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快速进站乘车。同时,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网站或移动客户端查询、下载、打印电子发票,实现全程无纸化操作。
对单位而言,财务人员可基于电子发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推动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单位可通过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查询电子发票对应的增值税税额并按规定勾选抵扣,免去按照总价进行换算的计算程序,减轻工作量。
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随着纸质报销凭证的使用大幅度减少,印票、终端自助机维护等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据估算,仅印制成本一项,每年就可节省数亿元。
未来展望:交通票务全面电子化
铁路客运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只是交通票务电子化趋势的一个缩影。民航领域也在紧随其后,自2024年12月1日起,民航旅客运输服务领域将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这表明,未来交通票务全面电子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趋势不仅将为旅客带来更多便利,也将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交通票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