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优化措施出台,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二十条优化措施出台,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二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公众普遍关心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些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
二十条优化措施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对风险人员管控、风险区域划定、入境人员管控、医疗服务和疫苗接种、重点场所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优化措施要点
- 密接管控由“7+3”调整为“5+3”
-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 纠正核酸检测“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是否意味着放松防控?
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风险区如何划定?
二十条优化措施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在科学精准管控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重点场所防控优化调整
目前有密接、时空伴随等多种判定。不同判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措施?
核酸检测政策
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如何避免“一封了之”?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强化市场监测与预测预警,及时投放肉类储备。督促重点商贸场所,针对可能出现的涉疫情况提前规划临时替代场所。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各地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市民在南坪和平药房购买药品前进行实名登记。郭旭 摄
如何纠正“层层加码”?
据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每天进行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回应,转交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今后,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反映,进一步保证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
家庭备药建议
“‘囤’是不可取的,因为囤是大量、非理性抢购的意思。” 中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智库海外特聘专家董亚峰表示,常备一些药品在秋冬季节是必要的,备上几天够用的就行。
家庭备药要根据家庭实际,除了抗病毒药物、感冒药物,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应留足慢性病药用量。
如果有病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跨省旅游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说,跨省旅游联动管理政策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
文化和旅游部11月15日印发通知明确,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并对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旅行社要积极引导游客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推动防控关口前移。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暂停,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业务暂不恢复。
其他重要调整
-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 面对人员跨省流动,如何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区传播扩散风险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明确要求,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扩散的首要责任。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跨地区传播防控工作方案,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
“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沈洪兵说,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扩散,也不得加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