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440公里长的亚马逊河,为什么至今没有建设桥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2: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440公里长的亚马逊河,为什么至今没有建设桥梁?

亚马逊河,这条横贯南美洲的自然巨擘,以其6440公里的绵长身躯和11000条支流,塑造出一个令人生畏的“绿色宝库”。这里年均流量高达21.9万立方米每秒,是长江的7倍之多,孕育着2000多种树种、400多种哺乳动物和500多种鸟类。然而,这条生命之河至今未见一座桥梁横跨其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亚马逊河流域面积达691万平方千米,水流量居世界之首。从海拔42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脉发源,流经南美洲7个国家,最终汇入大西洋。其流域内栖息着上百万种生物,包括上百种鱼类,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亚马逊河的年均流量高达21.9万立方米每秒,相当于中国长江的7倍之多。这条河流从秘鲁安第斯山脉发源,流经南美洲7个国家,最终注入大西洋。流域内栖息着上百万种生物,其中包括上百种鱼类,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亚马逊河流域被誉为“绿色宝库”,拥有2000多种树种、400多种哺乳动物和500多种鸟类等大量野生动植物。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亚马逊河维持着关键的生态平衡,是全球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面对这样一条生命之河,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没有任何桥梁跨越亚马逊河?流域这么大,重要性这么高,难道不想相互联系吗?”

亚马逊河为何没有建设桥梁

亚马逊河流域虽然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但其涵盖的范围和生态环境复杂性并未因此而显得轻松。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肺”的区域,其所占的土地面积都超过世界许多国家,因此称之为“绿色宝库”也实至名归。

更不用说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沼泽地与热带雨林,因此这块区域是各种自然灾害的试验场。由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地势的原因,亚马逊河的河道水流砍切着地形,为此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河岛湖泊等地貌。这些复杂的地形,同时导致河水频繁泛滥,河床常常被洪水冲刷,河道改道现象十分严重,泛滥更是让人们望而却步。

因此,凭借着亚马逊河的众多支流,其地势复杂性使得河道改道,此外还有河床和支流间的落差变化,这个问题同样需要技术人员克服,要是再加上河水的冲刷,对桥梁建设技术难度肯定会增加。传统的桥梁建设模式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是使用悬索桥、拱桥这类大型桥梁建设技术的话,那么方巾湖也不是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摆在这里——支撑。

为了承受河流上千米的流量,那么就需要桥梁的支撑力非常强,同时也需要耐腐蚀、耐磨损性强。尽管这个技术方案的原则上是可行的,对于支撑桥梁的大型材料完全可以使用钢结构、混凝土、铁、铜等材料,但是需要支撑深入到河底,以确保足够的牢靠。

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挖掘,架设,并且还要耐人寻味的是,现在的模型可以测试,但想要测试长久性还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这里是雨林,炎热湿润的环境,腐蚀性非常强,加上落叶泥浆还会附着在桥梁上。所以一旦建设这座大桥,后续的维护工作肯定会非常繁琐,同时也阻碍了桥梁建设的路。

那么亚马逊河流域内还有什么障碍呢?就是这里自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被誉为“地球之肺”也意味着这片区域内生命的多样性,其中有五分之一都是鸟类。

支撑桥梁的人的脚步是如此渺小,技术人员的身影在这些支撑桥梁的生命中也如此渺小,但是给这些人以信心和希望的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给予这些技术人员无限的可能,许多新型材料被试验的同时其强度也在每一年得到愈发改善。“亚马逊大桥”的概念矗立在这其中,有人对其建设进行模拟,往下播看一座巨大的大桥架在亚马逊河之上。但也许这有哪里不妥之处,人类的想象可能会一生追赶,但其实生活也不过如此。

亚马逊河流域的人口分布

按照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亚马逊河流域共有约1000万人,这其中还有约250多万人是印第安人、原住民,还有近数百万非法猎人和木材商人,有着自己的部落、文化、生存模式,对于桥梁的建设并不是非常必要。

正如他们所说的,这里有自己的生存模式和交通工具,印第安人有着他们的小船,长的很像最原始的那种独木舟。这种船只,不仅可以顺流而下,又可以顺流而上,行驶在水中非常的灵活,同时也能对小支流进行经营,找到各自的营生。对于印第安人来说,缺少一座大桥是不是什么都做不了,那么它们也不会交通不便。“不是你不要我,而是我舍不得你”。

以人类自身的考量,为了保护亚马逊河地区的生态环境,加上原住民人口稀少,所以还没有一座桥梁横跨其上。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到这一点,对于亚马逊地区一定也有其他的救济之法。技术一定会有所发展,对于亚马逊地区或原住民予以帮助。

亚马逊雨林——地球之肺

亚马逊雨林作为地球之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占据了南美洲热带雨林面积的60%,这里有着丰富的物种,可以说每天都有新物种被发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过度开发、过度消耗都将对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上的各种奇观被保存在这里,世人无法目睹其真容。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上的标志非常鲜明,由于这里连年不断的雨水浸泡,导致这里的土壤非常稀烂,同时阳光照射率不高,这就导致微生物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吞噬养分,从而生长壮大。

这就导致亚马逊雨林的树木生长极为迅速,从而形成林木的层叠景象。亚马逊雨林的植物资源达27000多种,上千种兰花也在这里生机勃勃的生长。在这里生活的动植物,通过长年的进化和顺应环境,其生理机制也得到了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

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之肺。

环保智能的建设

地球一直在变,从亚马逊河流域的绿色宝库,到“地球之肺”,再到现在人类要在环保的基础上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亚马逊河的流域面积足足有691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如果在亚马逊河上建设桥梁,那么绝对是架桥利器的。在没有架桥利器的时代,亚马逊地区的人可以通过悬索桥、吊桥等各种方式建设桥梁。这一切都是可以实现的,但从生态环境考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定也会影响到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让人们对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生活方式也在变。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方式,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可以做到在不伤害地球和人类的前提下建设桥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可以并行。

亚马逊河的未来

桥梁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亚马逊地区的原住民并无不便,因为桥梁的建设范围内的居民多不是原住民。库库拉扎(库克拉扎)镇的大部分居民为欧洲裔,这也是原住民口中的“白人社会”,虽然亚马逊河河边的居民有所不方便,但也是人类的发展历程,原住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生存。

更重要的是在考虑到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现代科技非常发达,开发水上交通工具尤其是水上飞机或无人机交通运输,在大飞机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以搭载少量的物资,给亚马逊地区的居民进行救灾,人口稀少也就不是问题。

如今新型建筑材料的涌现,相信一定可以建设出更环保更智能的桥梁,让人们在不伤害地球的同时,可以往返于亚马逊地区,方便自己的生活。总之,亚马逊河至今没有一座桥梁,一定有它独到的原因,人类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才是最重要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