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用AI重塑《流浪地球2》:传统电影企业的科技转型之路
中影用AI重塑《流浪地球2》:传统电影企业的科技转型之路
2024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大量应用AI技术,包括演员面容和声音的年轻化处理。中影还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电影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旨在提升电影创作生产的科技含量。此举不仅展示了老牌影企对行业的引领能力,也为未来电影制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影的AI技术布局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影AI译制、AI技术在电影文本和音视频内容方面的应用等。这些研究方向涵盖了电影制作的多个环节,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都体现了AI技术的深度应用。
AI技术在《流浪地球2》中的应用
在《流浪地球2》中,AI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演员面容和声音的年轻化处理。剧组运用了AI换脸和配音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更好更真实的观影体验。例如,为了还原演员吴京和刘德华年轻时候的模样,剧组利用deepfake技术,让AI识别过往的影片素材,并不断训练模型。经过五百多万次迭代后,最终实现了演员面部年轻化,从而让演员重回20多岁,还显得真实生动。
此外,李雪健老师因为动过咽喉癌手术,声带受损,发声的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样。在《流浪地球2》的一个预告中,用的就是李雪健的原音。而电影中,用的则是经过AI修复的声音,将李雪健老师的声音,尽量修复至手术之前。
除了演员的面容和声音处理,AI技术还在电影场景中得到了创新应用。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机器人参与了电影拍摄。这些机器人在月球空间站和北京数据中心等场景中维持日常运行,监控各种状态。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在外形与使用场景方面与电影需求高度契合,经过适当喷绘后直接成为电影中的“明星机器人”。
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其他创新应用
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远不止于此。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AI技术正在全方位改变电影制作流程。例如,在剧本创作阶段,AI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海量文学与影视资料,自动生成剧本草稿或提出情节改进方案。在场景识别与自动布景方面,AI基于图像数据库,快速生成或修改背景环境,减少实际搭建所需时间和费用。
面部捕捉与CGI合成技术则让动画效果更加真实。《阿凡达》系列就广泛采用面部捕捉技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潘多拉居民。动作捕捉与角色动画方面,AI处理动作捕捉数据,提升动画流畅度,缩短渲染时间。《猩球崛起》系列中凯撒的动作表现即得益于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和AI优化。
声音合成与配音技术让角色声音更加逼真。《教父》重制版中就使用AI恢复原声对话清晰度。色彩校正与画质增强方面,AI自动调整色调,提升影像质感,尤其适用于老旧胶片的修复工作。经典黑白电影经AI色彩化后焕发新生,如《公民凯恩》的彩色版本。
剪辑自动化与优化让电影节奏更加紧凑。AI依据叙事节奏和情感曲线,辅助剪辑师做出高效且具创意的选择。视觉效果(VFX)生成则让复杂特效更加逼真。《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的大规模战斗场景就是借助AI技术实现的。
字幕翻译与实时同步技术让电影发行更加便捷。AI即时转录并对译语言,便于跨语言市场的发行。营销与观众数据分析则让电影推广更加精准。AI分析社交媒体反应和历史票房趋势,指导预告片剪辑和目标受众定位。
总结与展望
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一个以高效、创意和技术融合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纪元正在到来。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将拥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每一部作品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而电影本身也将继续作为连接人心、传递价值的重要媒介,在AI的赋能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