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以上老人近七成患肌少症,专家详解症状与预防方法
80岁以上老人近七成患肌少症,专家详解症状与预防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肌少症不仅会导致身体功能下降,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少症的定义、症状、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其发生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会发生减退、激素水平也会改变、活动随之减少,这些均会有可能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量丢失和肌肉力量降低。
这种只与年龄相关的肌少症称为原发性肌少症,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80 岁及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 67%。它与失能、跌倒、骨折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也会得肌少症。继发性肌少症是指因运动、营养和疾病所致的肌少症,会现在各个年龄段,且与不少基础疾病息息相关。
肌少症的症状
肌少症的症状有虚弱、行走困难、步态迟缓、易跌倒、四肢瘦弱、失能等。建议可以用以下方法做初步的自我评估:
初步自我筛查
对照简易五项评分 SARC-F 问卷量表,作为初步自我筛查工具:
若SARC-F 量表≥4 分,则需要去医疗机构进一步评估。
量量小腿围
小腿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量,所以有工作组推荐,SARC-F 量表联合小腿围筛查肌少症高危人群会更加准确。当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或 SARC-F 量表≥4 分时,建议去医疗机构进一步评估。
去医疗机构做专业检测
评估躯体功能的工具还有 400 米行走测试、起坐 5 次时间、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等。这些筛查、诊断工具,医生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父母越来越瘦的原因
父母变瘦的原因很多,除了父母主观刻意控制体重的情况之外,老人逐渐消瘦的原因可能还包括:
- 经济贫困或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 长期卧床、缺少力量训练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
- 躯体因素如恶性肿瘤、糖尿病、感染、慢性肾病、胃肠道疾病;
- 精神心理因素如痴呆、抑郁;
- 生理因素如老人嗅觉、味觉减退、胃排空延迟;
- 药物如利尿剂、地高辛等。
综上,建议全面排查老人变瘦、虚弱、易跌倒的具体原因。
如何预防和治疗肌少症?
“养生”和“运动”是预防肌少症的方式:
1.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久坐;饮食干预,如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建议临床营养科评估营养状态,必要时制定营养治疗方案;
2.运动干预,适当增加抗阻和有氧锻炼,如游泳、太极、拉伸和平衡运动,改善躯体功能。
现在开始积极锻炼,能预防老年时的肌少症吗?
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是有效的,运动可以逆转或预防肌少症的发生。运动似乎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功能的最有效方法,即使是非常年长或体弱的成年人也不例外。
抗阻力运动能增加肌肉质量和肌力,特别是通过渐进式阻力运动,如深蹲、划船、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建议在体能改善时提高强度。
抗阻力运动可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如果老人有心肺疾病或其他不适宜抗阻力运动的禁忌,可以选择慢走、健身操、太极等有氧运动,有益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提高耐力。
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相结合可进一步改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对预防和治疗肌肉疏松症非常重要。
至于肌少症的治疗,则比较局限,目前,药物治疗肌少症尚无足够的循证支持。有部分研究认为,补充蛋白质、生长激素,睾酮替代疗法以及某些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是有前景的潜在治疗方法,但是应用到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循证研究。
综上,防患于未然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子女们及时留意父母情况,结合自我筛查工具及早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