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方血痹汤:补气血通经络治疗四肢麻木
中医名方血痹汤:补气血通经络治疗四肢麻木
麻木,是人体的一种常见症状,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金匮要略》中就有记载,称为“血痹”。现代中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治疗麻木症状的名方——血痹汤。
血痹汤由名老中医杨承岐创制,是在《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具体组成为: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乌梢蛇10克,鸡血藤15克,甘草6克。
中医认为,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当一个人气虚血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而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部位就会通过麻木的方式提出抗议,好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肚子饿要用馒头来医,馒头丢下去它就静悄悄了,四肢麻木要用气血来医。
不光是要补气血,还要补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这个方子的配伍思路清晰,可以分为四组:
第一组:当归和白芍,补血。
第二组: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气行则血行,血是一种阴性物质,天性好静,它之所以在上上下下地循环流动,全是依赖气的推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气的同时还能健脾。
这两组药便帮你把气补足了,把血补足了,把气血生化之源也养起来了。气血是什么?气血就是正气,《内经》里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血充足就能把邪气抵挡在外,或者即便有点小病小痛,也能很快缓解过来。气血不足的人,就像破旧的茅草屋,那北风一吹,就摇摇欲坠。
第三组:鸡血藤、乌梢蛇和川芎,通经络。鸡血藤能通能补,乌梢蛇能搜风活络,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三味药通力合作,把气血流通的道路打开来,让气血畅通无阻。
第四组:桂枝,引药。桂枝长在肉桂树枝头,是植物枝条上最嫩,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它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向外舒展。所以桂枝相当于引药,把气血引到四肢来。
诸药相合,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血流通利,营卫调和,麻木自除。
血痹汤是中医祛除麻木的“杀手锏”,当然,如果你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建议先试试黄芪桂枝五物汤,养其真,顺其性,身体自会慢慢协调起来。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