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郭艺芳医生解读: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与个体化管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0: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郭艺芳医生解读: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与个体化管理

“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 mmol/L。”这是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医生对餐后血糖正常范围的权威解读。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并非“一刀切”的简单标准。郭艺芳医生进一步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应盲目追求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而是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这一观点不仅体现了医学的严谨性,也彰显了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

01

餐后血糖:不只是一个数字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进食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值。它反映的是身体在消化食物后对血糖的处理能力。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低于7.8mmol/L。如果这个值过高,可能意味着你的身体在处理餐后血糖上升时遇到了困难。

餐后血糖的监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还能反映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缺陷程度。此外,餐后血糖的监测还能为医生提供调整用药的依据,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02

为什么不能“一刀切”?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不要求使用降糖药物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范围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 mmol/L就很好了。既然血糖高了不好,为什么不应该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为了探讨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什么水平最好,在过去30余年间国内外进行了多项大型研究,结果发现,应用降糖药物把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6.5%)不但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反而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为什么会是这样?到目前为止具体机制仍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有两点原因是比较明确的:

其一,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前文讲过,高血糖有害,低血糖同样有害,甚至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有一句名言:“一次严重低血糖所产生的危害可能抵消一生血糖良好控制的益处”,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我讲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4.47.0 mmol/L,而不是健康人血糖正常值范围3.96.1 mmol/L,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发生低血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很多健康人的血糖低至2.8 mmol/L时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糖尿病人对于较低血糖水平的耐受性更差,平时血糖较高的人当血糖低于4.4 mmol/L时就会发生低血糖相关的反应。所以不能比照健康人的血糖水平去要求糖尿病患者。越是年龄大的人、合并心脑肾多种疾病的人、体质衰弱的人、频繁发生低血糖的人、或者智力水平下降的人,越不应该把血糖降得太低;反之,对于年轻、体质较好、没发生过严重低血糖、没有合并严重疾病的人,把血糖控制的严格一些对健康更有利。一句话:因人而异,听医生的!

其二,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所追求的血糖控制目标越低,所需要的治疗药物种类就越多、剂量就越大。很多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疾病,同时服用着很多种药物。每顿或者每天吃的药物越多,就越容易发生药物副作用,由此产生的坏处可能会抵消降糖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不应该为了追求血糖“正常化”而使用太多种降糖药物治疗。

03

如何科学管理血糖?

  1.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1-2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 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比例。同时,注意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

  4. 遵医嘱用药: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5. 关注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补充糖分。

04

个体化管理:从案例看效果

以一位65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为例,他有7年的糖尿病史,尽管规律用药,但血糖控制仍不理想。通过采用CAPDCA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收集信息、评估问题、制定计划、具体实施、效果评价、强化习惯),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健康教育处方。

该患者的主要问题包括用药依从性差、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油高盐、主食量多、水果多、甜食依赖)、运动不科学以及肥胖。通过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配合,最终实现了血糖的有效控制。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个体化血糖管理的重要性。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药物反应等都不同,因此,血糖控制目标也应因人而异。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带来低血糖等风险。相反,科学、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更有助于长期健康。

科学管理血糖,既要关注血糖数值,又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盲目追求“正常”血糖值并不可取,只有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健康获益最大化。正如郭艺芳医生所强调的,糖尿病患者不应盲目追求血糖降至正常范围,而是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医学的科学精神,也彰显了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