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1.2亿年火山造就“东南第一山”,三绝景观甲天下
雁荡山:1.2亿年火山造就“东南第一山”,三绝景观甲天下
雁荡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这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名山,不仅拥有壮丽的山水风光,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徐霞客的三次探秘,到郭沫若的诗兴大发,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为雁荡山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魅力。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山水奇秀,天开图画,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博物馆”。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次探秘雁荡山
历代摩崖石刻,深厚文化底蕴。
雁荡山有看山不爬山的美称,登临雁荡山,名曰“登山”,实为在峰峦之间款步悠闲,没有千仞之高的攀爬劳苦。故漫步雁荡山,十分悠闲轻松,瀑布梯田相映成景,栈道峭壁相伴左右。美景玩趣美食俱全,能不来雁荡山否!
雁荡山有着独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观山景、尝海鲜”,“一景多变,移步换形”。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雁荡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步入雁荡三绝中的灵峰,景区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灵峰景区在白天与夜晚展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情。
层峦叠嶂,奇峰怪石,千形万状,美不胜收。
古桥斑剥,树木葱翠,碧潭清润,妙趣横生。
“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每当夜幕降临,巍巍群山都披上神秘的盛装,峰随步转,景随步移,惟妙惟肖,朦胧美妙,如入仙境。 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勾画出一张张美丽的剪影,使灵峰夜景更具有形象美、意境美。
雄鹰敛翅峰
六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
“欲写龙湫难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灵峰景区,代表作是合掌峰,惟妙惟肖的合掌峰,白天夜间不一般。合掌峰是灵峰夜景中最为神奇的一座山峰。
白天两峰相倚宛如合掌的合掌峰
夜间仿若男女两人相依的夫妻峰
斗鸡峰
犀牛望月
骆驼峰
雁荡山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中,洞高百余米,太阳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数分钟。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建筑极具匠心,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观音洞最早为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洞内佛楼倚岩而建,从洞顶往外望,天空仅留一线,人称“一线天”。
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两峰(两“掌”)之间
第二大奇洞——北斗洞,面对伏虎峰,古称伏虎洞,因洞口正对着伏虎峰而得名。洞上岩壁有大蝠之形,洞口俯视亦有岩似大蝠飞升,洞内筑有四层道观,幽静有致。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而改今名。
高大宽敞,洞浅而阔,阳光充足,冬暖夏凉。
灵岩景区位于雁荡中心,峰峦雄壮浑庞,绝壁回环,古洞诡异,鬼工雕镌,形态万变。“雁荡冠天下,灵岩尤绝奇”,灵岩被誉为雁荡山之“明庭”。
灵岩景区天柱之雄伟,展旗之阔大,天窗之幽异,龙鼻之奇幻,卓笔之秀锐,独秀之孤拔,玉女之掸妖。双鸳之翔舞,无不令人叫绝。
天柱峰
展旗峰左侧是旗杆,右侧是展开的大旗。
灵岩寺
大龙湫景区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大龙湫云雾缭绕,层峦叠嶂,山奇水秀有趣味,日夜相看各不同。
高耸天际的芙蓉峰
变幻无穷的剪刀峰
雄伟如屏的连云峰
抱儿峰
剪刀峰此处仰望形如啄木鸟,正伸出巨嘴,啄咬树木。
再前行剪刀峰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上爬行。
大龙湫落差197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大龙湫随着天气而变化,有时像银龙,有时像彩虹,仪态万千,变化无穷。清人袁牧曾赋诗曰“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到千丈,水云烟雾难为焉。"。
凌空猛扑,声如雷鸣,震天撼地,气势雄壮。
雁荡山净名谷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重岩叠嶂、古洞石室”而闻名,在这里能感觉到静谧的极致。这里的“森林浴”,负氧离子每平方厘米达3000个以上。绿树浓荫下还建有森林小木屋,“饮盏蒙蒙细雾雁茗茶,思几度飘飘欲仙陶然翁”,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松涛阵阵,百鸟啾啾。
溪水淙淙,小径幽深。
旱涝不变的水帘洞
净名谷回头虎
雁荡山屹立于东海之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游览胜地,也是休养佳处。只有你游览过雁荡山,才会理解“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此话的真正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