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团队发布纳豆激酶应用指南,科学证实心血管保护作用
院士团队发布纳豆激酶应用指南,科学证实心血管保护作用
2024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心脑血管健康重磅营养素——纳豆激酶”2024产业专家交流会上,多位权威专家共同发布了《心血管健康与纳豆激酶应用专家指引》。这份由陈润生、樊代明、王建安和张元亭等院士参与制定的专家指引,详细阐述了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关注心血管健康的人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南。
纳豆激酶: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纳豆激酶是在大豆发酵成纳豆的过程中,由纳豆菌分泌产生的一种蛋白分解酶。自1980年被发现以来,纳豆激酶因其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的卓越功效而备受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毕齐教授在专家交流会上指出,纳豆激酶用于具有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可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
纳豆激酶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溶解血栓:纳豆激酶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有效清除血管中的血栓,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林宜光教授的研究表明,每日摄入10800FU的纳豆激酶是安全有效的剂量。
调节血脂:通过促进脂肪代谢,纳豆激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服用纳豆红曲胶囊90天,配合生活方式控制,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水平,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改善血液循环:纳豆激酶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提高其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性,从而优化血液循环。美国认证毒理学家张凤娇教授的研究揭示,纳豆激酶的生物利用度可达25%,在胃肠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降血压作用:纳豆激酶能够扩张血管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临床试验表明,纳豆激酶在降压和抗凝方面表现出色,且副作用较小。
临床研究:科学证据支持
自1998年上市以来,纳豆激酶在全球推广与应用已长达26年。期间,以NSKSD纳豆激酶为样本开展的各类人体临床研究多达20余项,科学论证了其安全性和多重功效。
2023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体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服用90天NSKSD纳豆激酶(8000FU/d)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和增厚中膜的改善率分别高达46.7%和42%。这一发现打破了动脉粥样硬化不可逆转的传统认知,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希望。
专家推荐:适用人群与使用指南
《心血管健康与纳豆激酶应用专家指引》中,专家委员会明确推荐以下人群使用纳豆激酶:
- 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中风、心梗后遗症患者
- 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的群体
推荐剂量为每日10800FU,分两次服用。专家建议,纳豆激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长期用药,尤其适合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
市场现状:选择优质产品
目前市场上纳豆激酶产品众多,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经过权威认证的产品,如获得欧洲食品安全局安全认证的NSKSD纳豆激酶
- 关注产品规格,选择单粒活性含量高且人体吸收利用度好的产品
- 查看是否剔除了嘌呤、异黄酮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
- 选择有临床研究支持的品牌,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纳豆激酶的发现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纳豆激酶必将成为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工具。专家建议,所有关心心血管健康的人群都应了解并正确使用纳豆激酶,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