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连工大团队突破纳豆激酶应用瓶颈,开发新型口服溶栓制剂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59: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连工大团队突破纳豆激酶应用瓶颈,开发新型口服溶栓制剂

纳豆激酶是一种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提取的丝氨酸蛋白酶,近年来因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最近,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杜明教授及其团队在纳豆激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这种天然酶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01

纳豆激酶:心血管健康的守护者

纳豆激酶具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它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有效清除血管中的血栓,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纳豆激酶还能调节血脂,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同时,它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提高其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性。纳豆激酶还具有降血压作用,能够扩张血管并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02

结构揭秘:功能特性的分子基础

杜明教授团队的研究重点之一是揭示纳豆激酶的结构与功能特性。通过先进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纳豆激酶的三维结构,发现其活性位点具有独特的空间构象,这使得酶分子能够高效识别并切割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研究还发现,纳豆激酶的活性不仅与其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有关,还受到高级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的影响。这些结构特征赋予了纳豆激酶较高的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使其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仍能保持活性。

03

技术创新:提高胃肠稳定性

尽管纳豆激酶具有诸多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一直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杜明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包埋递送技术。

包埋递送技术是将纳豆激酶包裹在特定的载体材料中,形成微胶囊或纳米颗粒。这种载体材料能够在胃酸环境中保护酶分子不被降解,同时在肠道中释放,确保酶的生物活性得以保留。研究团队尝试了多种载体材料,包括壳聚糖、海藻酸钠和聚乳酸等天然高分子,最终开发出一种具有优良保护效果的递送系统。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包埋递送技术后,纳豆激酶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显著提高,酶活性保留率从原来的不到10%提升至80%以上。这一突破为开发口服纳豆激酶制剂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应用前景:更高效的溶栓产品

基于上述研究进展,杜明教授团队正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纳豆激酶溶栓产品。这些产品将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稳定的疗效,有望在临床上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溶栓药物。

与现有产品相比,新型纳豆激酶制剂具有以下优势:

  1. 口服给药:避免了注射给药的不便和风险
  2. 高效稳定:包埋技术确保酶在胃肠道中的活性
  3. 靶向释放:智能载体材料能在特定部位释放药物
  4. 安全性好:天然来源的酶和载体材料副作用小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纳豆激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开发新型口服溶栓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产品的开发,纳豆激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