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的镇寺之宝:八万大藏经
海印寺的镇寺之宝:八万大藏经
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倻山,是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以其保存的八万大藏经而闻名于世。这部世界级文化遗产始于13世纪,共81258块经版,总字数约5200万,无一错漏,堪称艺术与文献的双重瑰宝。
八万大藏经的制作工艺
八万大藏经的制作工艺堪称古代印刷技术的巅峰。经板的木材取自生长在海岛上的桦木和伏樟木,砍伐后首先在大海中浸泡三年,然后取出排列横置,经三年晾干,再用盐水浸泡,放在阴凉处晾干后,用刨子平整木头,作成版块。这种特殊的处理方式,使得经板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不变形。
刻经时,工匠们要沐手焚香,专心诚意,在佛前祈祷:“惟愿三宝加被,经文丝毫无差。”祈祷毕后,先在木版上用毛笔写上经文,每写一个字,都要虔诚礼拜,再顺序按字迹雕刻经文。整部藏经前后由30多人书写完成,统一用欧阳询书体,精湛美观,如同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校订严谨。所以,高丽大藏经在诸部大藏经中属于精湛完美的版本之一,当今最常用的日本新修大正藏,即是以高丽大藏经为主要底本而编撰的。
八万大藏经的文化价值
八万大藏经不仅是佛教典籍,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全书,也是世界木版印刷技术成就的巅峰。整部藏经前后由30多人书写完成,统一用欧阳询书体,精湛美观,如同出自一人之手,而且校订严谨。所以,高丽大藏经在诸部大藏经中属于精湛完美的版本之一,当今最常用的日本新修大正藏,即是以高丽大藏经为主要底本而编撰的。
1995年,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高丽大藏经版是现存最完整的佛教全书,全书用80,000块木版雕刻而成,完成于公元1237年至1248年。藏经阁建于公元15世纪,是专门为收藏高丽大藏经版而建造的,这一建筑也被认为是杰出的艺术作品。”
版库建筑的保存智慧
海印寺的版库建筑是为存放大藏经而建,被誉为杰出的艺术与科学杰作。藏经阁创建的最初年代不详,但依大藏经迁移到海印寺的1398年来推算,现在的建筑应是朝鲜时代初大约1488年左右修建的,至今已维修多次。藏经阁一共有四栋建筑物,东面是法宝殿,南面是修多罗殿,连接这两栋殿宇的就是寺院保存大藏经之所。藏经阁是至今遗留的朝鲜初期建筑物中最具特色的古迹。它在建造上不仅要讲究艺术构造的精美,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按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以及通风情况来设计。为了调节室内外气流和温度的协调,根据需要在地下埋有炭灰、石灰、黏土等。这样,在夏天梅雨季节,湿气太大时,会自动吸收湿气,干湿气流互相补充,自动调节所需的湿度。为了气流畅通,藏经殿的窗门都采用格子窗,尤其是修多罗殿的窗门下边要比上边大三倍,法宝殿相反,上边比下边大三倍,十分利于房舍之间的通风,这在今天来看,都是十分科学而先进的设计。
八万大藏经的历史意义
八万大藏经的制作和保存,体现了古代高丽人对佛教文化的虔诚信仰和对知识的尊重。在13世纪的战乱时期,高丽朝野上下发愿再雕大藏经,历经16年完工,展现了古代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这部大藏经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对后世的印刷技术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八万大藏经静静地躺在海印寺的版库中,向世人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它不仅是韩国的国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瞻仰。海印寺也因此成为研究韩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继续发挥着弘扬佛法、净化世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