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科学预防肝炎传播
世界肝炎日:科学预防肝炎传播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这一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尽早实现“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25亿人患有慢性肝炎,每年导致130万人死亡。我国是全球肝炎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约有7000万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1000万例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
肝炎主要由五种肝炎病毒引起,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型和丙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科学预防是控制肝炎传播的关键。首先,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甲型和乙型肝炎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以上海为例,儿童免疫规划甲肝、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不安全注射,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此外,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世卫组织建议对可能存在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进行检测,包括来自流行地区的移民、卫生保健工作者、注射吸毒者、监狱和其他封闭环境中的人、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采取行动,推进肝炎防治工作。2016年,世卫组织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健康威胁”的战略目标。我国积极响应这一号召,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推进检测治疗和社区管理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戊肝已成为某些地区急性肝炎防治的重点,在近年的急性肝炎发病和住院病例中居前。慢性肝炎的疾病负担依然沉重,仍有一定数量的慢性肝炎感染者不清楚自身的感染状况。因此,持续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筛查覆盖率和改善治疗可及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实现消除肝炎目标,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肝脏健康,共同迈向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