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博物馆打卡,揭秘中华文明源头
陶寺遗址博物馆打卡,揭秘中华文明源头
陶寺遗址博物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还推出了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全篇免门票的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早期国家的辉煌历史。快来一起打卡,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吧!
博物馆概况
陶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展示节点。博物馆外观设计呈现“中”字形态,展陈设计以代表自然与文明之“光”为核心理念,展现陶寺先民经天纬地的时空经略,筑城建宫、敬授民时、以礼治国的都城图景。
馆内主展览由三个主体展厅构成,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及重要历史节点科技再现的多样方式,将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进行充分、有效的转化,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充分解读陶寺文化“光被四表协和万邦”的精神品质,深入阐释陶寺遗址展露出的一个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及其之于“中华文明探源”、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览内容
馆内展出230件(套)珍贵文物,包括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这些文物结合光影、数字化等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为观者提供探索性思考空间。
背诵免门票活动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寺遗址博物馆推出“背古文免门票”活动。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闭馆时间除外),游客在3分钟内独立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全篇,即可免当日门票参观博物馆。
数字化展陈
陶寺遗址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数字化手段,以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馆内多个展区通过3D建模、全息投影和虚拟交互等技术手段,将陶寺遗址的历史、文化与科技相结合,使观众能够“穿越”至古代场景。
步入礼乐文明展区,鼍鼓、土鼓、石磬、铜铃等文物和复原物映入眼帘。在这里,观众只需激活多媒体设备,便能聆听来自几千年前的悠扬乐音。在裸眼3D展示区域,观众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就能清晰地观赏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田间,农民们辛勤劳作、挥汗如雨。手工业作坊区内,工匠们全神贯注地打造器具……
陶寺遗址的历史意义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自1958年被发现以来,经过60多年的考古发掘,遗址中发现了城墙、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手工业作坊区和墓葬区等,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未来展望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提升了陶寺遗址价值展示阐释水平。馆舍建筑依托历史冲沟地理环境,遵循低碳绿色原则,巧妙融入考古遗址与当地乡村环境,未来将承担遗址文物展陈、考古研学科普、文创研发、临时展览引进、遗址公园管理等功能;与正在建设中的考古研究用房、游客服务大厅等,共同为陶寺“大考古”和文物的保存、研究、展示提供高标准设施场所,为游客参观游览、当地村民休闲游憩提供现代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据悉,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以后,将持续改进展陈内容,依托正在持续开展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不断充实展品和成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站、陶寺遗址现场展示、考古研学中心等形成功能互补。同时联动临汾乃至山西的优质文旅资源,引流旅客,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创新提供生态化、体验式、研学型的产品服务,提供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中国方案。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期望,万众翘首的彩绘蟠龙纹陶盘、从未公开展示的圭尺、山西史前时期第一件牙璋……能让您眼前一亮;4000多年前陶寺先民筑城建宫、敬授民时、阡陌交通、以礼治国、协和万邦的早期国家基本面貌……能让您源源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今天,我们对望陶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请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