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千年匠心的传承与保护
山西古建筑:千年匠心的传承与保护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山西的古建筑群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游戏中的36个取景地中,有27个源自山西,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古建筑爱好者的热情,纷纷前往山西打卡,寻访那些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历史遗迹。
山西,这片黄土地上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建筑瑰宝,能让无数人为之倾倒?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代建筑艺术宝库”,探寻千年匠心的传承与保护。
28640处古建,见证千年匠心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古建筑共有28640处,占全国10.85%。全省所遗存的古建筑时代悠久、品类众多、形制多样,造型优美、个性强烈,居全国之首。
这些分布于全省各个村落的古建筑所承载的内涵丰富多彩且区域性特征鲜明。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在文化交融中所形成的各自突出的民族信仰。
山西拥有成体系、不间断、大规模、高质量的古建筑遗产,与其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古代葱郁的森林和绵延的山脉,以及这片养育三晋文明的黄土,为先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丰富的土、木、石等建筑材料资源。表里山河的山西,受来自海洋温湿的夏风影响较小,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冬季风影响较大,气候干燥,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而“独特”的地理形势及古代森林茂密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山西深山藏古刹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兼容并蓄的三晋文化,哺育了生长在这块黄土地上勤劳的人们对道德、良知以及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古代山西匠师们,在创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作品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技艺,培育出大量的能工巧匠。
“有一种古建,叫山西古建”,它们,或矗立于群峰之巅,与青山同秀。或依偎在河流之怀,与绿水辉映。好山好水成一景,雕梁画栋古建筑更是景中景。一石一木,彰显着匠心凝聚的艺术臻美;一砖一瓦,清晰着文脉传承的历史记忆。穿行其间,是感悟中华文化的一次洗礼,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升华。华夏文明几千年赓续绵延,在这片“表里山河”的形胜之地,造化出一座覆盖全域,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的“古代建筑宝库”,孕育出别具气韵的古建文化。山西古建不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文明的记录者,更是激发全民族文化自信的绝佳载体。山西古建雄天下,地上文明看山西。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建筑奇迹
在山西众多古建筑中,应县木塔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这座始建于公元1056年的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应县木塔高67.31米,塔身呈八角形,共五层四暗层。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瑰宝。梁思成先生曾评价:“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然而,历经近千年沧桑,应县木塔已显露出倾斜之态。为了保护这一国宝级文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联想AIGC团队共同启动“AI赋能智慧应县木塔”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木塔的保护与展示。观众现在可以通过VR应用“穿越千年”,感受木塔的独特魅力。
晋祠:皇家园林里的千年风韵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5公里的悬瓮山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西周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重建与扩建,形成了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晋祠的建筑布局疏密有致,错落有致。其中,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殿内保存着43尊宋代彩塑,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
除了建筑,晋祠的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晋水的三个源泉——善利泉、鱼沼泉和难老泉,为晋祠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撰写《晋祠之铭并序》,其碑刻至今仍保存完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云冈石窟: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杰作
云冈石窟,这座开凿于北魏时期的石刻艺术宝库,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大同市武州山南麓,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开凿,见证了北魏时期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辉煌。早期的昙曜五窟规模宏大,主佛身躯高大,雕饰奇伟,呈现出明显的异域风格。中期造像则逐渐汉化,表现出清瘦的“秀骨清像”风格。晚期洞窟则更加世俗化,呈现出细劲削肩的风格。
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石窟中雕刻的乐器图像,包括中原汉式琴、筝、箫、笙及鲜卑大角,还有龟兹细腰鼓、波斯竖箜篌等,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保护与传承:让千年古建焕发新生
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山西积极构建大保护、大融合格局,推动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山西省文物局实施元代及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覆盖性抢救工程,编制古建筑壁画彩塑保护专项规划,加大彩塑壁画抢救保护力度。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一系列数字“云端”沉浸式体验项目。
云冈研究院通过3D打印技术原比例精准还原云冈石窟第12窟,在杭州、上海、深圳、郑州等地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永乐宫则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再现了800年前壁画的原始面貌。
山西还推出了“国宝中的山西”等文物主题游径,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同时,布局22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展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文物+”业态格局。
山西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匠心精神,凝聚着各民族追求和平统一的社会共识。在新时代,这些千年古建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