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父母离婚对未成年人影响深远,专家建议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研究:父母离婚对未成年人影响深远,专家建议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父母离婚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切身利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2020-2022年度婚姻家庭诉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基于2020年至2022年公开的裁判文书,分析了1382个涉及未成年人的离婚、抚养费、变更抚养关系、探望权纠纷等二审案件。研究发现,约有56.8%的样本含有未成年子女问题,在涉未成年子女的610个二审离婚案件中,近85%判决离婚。
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人抚养问题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旭坤介绍,从样本数据来看,离婚案件的平均诉讼时长为两年零两个月。在子女直接抚养问题上,70%左右的案件由母亲获得抚养权。对于有两个子女的情况,60.4%的案件由一方同时抚养两个孩子,而不是父母各抚养一个。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在大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中,都可以看到父母情感冲突甚至离婚的家庭背景。虽然父母离婚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但在离婚过程中及离婚后,父母的不当行为、忽视孩子权益、相关制度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法律制度与实践困境
实践中,法院最常适用的判决离婚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认定标准过于机械。于旭坤分析样本案例后发现,真正因法定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等)判决离婚的比例较低,多数情况下是双方同意离婚或因分居年限满足而判决离婚。
在征求未成年子女意见方面,尽管法律规定在确认和变更抚养关系时应征求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意见,但在实际案例中,这一环节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在符合检索条件的样本中,明确写明询问、征求或者考虑未成年子女意见的案件比例仅为51.9%。
佟丽华认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并未得到有效贯彻。当前,涉少家事案件审判中缺乏专业的律师、社工、心理咨询师的有效介入,导致调解、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社会帮扶等配套工作不足。
改革与展望
2023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启动三审合一的少年审判制度改革,在重视传统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基础上,重视相关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有效推进相关案件中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
佟丽华强调,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涉及家庭、父母有效履行监护职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是未成年人实现各种权利的基础,是保障孩子不受伤害、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基础。因此,不论父母感情如何、是否离婚,从司法制度上及时化解父母情感冲突、适当隔离父母情感冲突与抚养教育孩子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父母情感冲突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从而在父母情感冲突中有效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是新时代家庭建设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解决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