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赵高:从宫廷侍从到“指鹿为马”的权臣
揭秘赵高:从宫廷侍从到“指鹿为马”的权臣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源自秦朝末年的一段真实历史。当时,权倾朝野的赵高为了测试自己的影响力,竟然在朝堂之上将一头鹿说成是马,而满朝文武竟无人敢言。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赵高的权势滔天,也揭示了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的冰山一角。然而,赵高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真的如后世所传,是一个宦官吗?
赵高的真实身份:被误解的宫廷侍从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高是秦朝的一名太监,但这一说法其实是一个历史误会。据《史记》记载,赵高并非宦官,而是秦始皇嬴政的贴身侍从和亲近侍卫。这一事实,直到近年来才被秦史专家马非百教授通过出土的《秦墓竹简》和《张家山汉墓竹简》所证实。
在《史记》中,赵高被称为“宦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宦官。根据汉墓出土的竹简解释,“宦”字在当时指的是在秦国内廷任职的官员,而“宦籍”则是用来登记贴身侍从、亲近侍卫出入宫门的登记册。因此,赵高实际上是嬴政的贴身近臣,而非受过宫刑的阉人。
从侍从到权臣:赵高的权力之路
赵高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权谋手段,逐渐在秦朝宫廷中崭露头角。他精通法律,擅长权谋,深得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信任。在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矫诏逼死了长子扶苏,将胡亥推上秦王宝座。从此,赵高开始了他的权力巅峰时期。
赵高利用秦二世胡亥的昏庸,逐渐掌控了朝政。他增加赋税徭役,残害忠良,使秦朝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手段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在这一过程中,赵高展现出了惊人的权谋才能,但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指鹿为马”:权力的巅峰与荒诞
“指鹿为马”事件发生在秦二世时期,是赵高权力达到巅峰的标志性事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故意将一头鹿带到朝廷,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虽然疑惑,但在赵高的坚持下,竟然也随声附和。更令人震惊的是,朝中大臣们出于对赵高权势的畏惧,纷纷附和说是马。
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赵高权力之大,能够颠倒黑白,让朝中大臣们屈服于他的权势之下。然而,这也标志着秦朝政治的极度腐败和荒诞。一个国家的朝堂之上,连基本的辨识能力都丧失殆尽,其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权力的终结:从巅峰到覆灭
赵高的权力欲望并未止步于“指鹿为马”。他甚至试图取代胡亥成为秦国新帝。然而,当赵高派手下宦官阎乐成功刺杀了胡亥后,他却发现文武百官都不肯向自己低头。无奈之下,赵高只好拥立子婴为秦王。子婴登基后,立即设计诛杀了赵高,并夷灭其三族。
赵高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他的一生,展现了权力的诱惑与危险。正如东汉史家班固所言:“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赵高的故事,不仅是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的缩影,也是对后世统治者的一记警钟。
赵高的故事告诉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权力的诱惑下,人可能会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甚至颠倒黑白。然而,权力的滥用终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赵高的结局,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秦朝灭亡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