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世界级工程展现中国基建实力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世界级工程展现中国基建实力
12月11日下午3时,随着现场指示灯由红变绿,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个国家级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开通试运营。这座“海上长虹”不仅是一项重大交通工程,更是中国桥梁建设技术创新的又一里程碑。
世界级工程的创新突破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起于珠海市平沙镇,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于台山市斗山镇。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多项“之最”和“首次”的纪录。
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
黄茅海大桥主跨720米,是世界最大跨径三塔公路斜拉桥。大桥采用“中央分体式钢箱梁+独柱塔”方案,在国际上首创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桥梁的防撞、抗风、通航和防洪能力,还实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首创全桥涡振风洞试验
黄茅海跨海通道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使海上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
智能建造与技术创新
中铁大桥局桥科院在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桥科院技术团队在桥梁施工监控、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智能建造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例如,研发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智能化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度,自动调节冷却水管的通水流量,确保施工质量。
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将有效改善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交通状况。珠海至江门的车程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不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与港珠澳大桥、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构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同时,它使得江门成为大湾区发展效应辐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
未来展望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不仅改善了区域交通,还将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例如,从珠海出发,经黄茅海跨海通道可快速到达江门的赤溪镇、开平碉楼等景点,进一步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必将成为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纽带,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