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最佳管理实践揭秘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最佳管理实践揭秘
山西省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之一,已经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山西省电力现货市场于2023年12月22日率先在全国正式运行,截至目前已满一年。其间,电力现货市场全年累计成交电量约1800亿千瓦时,绿电外送保持全国第一位。山西电力现货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为区域经济转型和能源电力保供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电企业的报价策略
在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中,电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现买现卖。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的电力现货价格大屏上,数据曲线每隔15分钟更新一次,分时价格牵动着市场各方。
“以前,啥时候发电都是一个价。现在,同样1千瓦时电,不同时间的发电价格能差好几倍。”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市场营销部副主任苏鹏飞说。
电力现货价格,引导发电企业科学调节产能。8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风大日烈,新能源发电量上升,电力现货分时价格曲线下行。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闻“价”而动,将开机火电机组负荷减少至1/3;下午5点后,风息日落,新能源发电量迅速下降,现货价格曲线逐渐上扬。该厂顺势启动全部机组,收获较高电价的同时,还保障了用电高峰时段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售电公司的风险管理
山西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关于对B级、C级售电公司进行风险预警的通知,据显示,山西同晋节能电力有限公司等50家售电公司2024年年度信用评价结果为B级,山西业强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2024年年度信用评价结果为C级。
对评价结果为B级的50家售电公司,在2025年每半年开展一次持续满足注册条件核验。未按要求持续满足注册条件的按照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售电公司未按要求持续满足注册条件的,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应立即通知售电公司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限期整改期间,暂停其交易资格,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经山西省能源局同意后予以强制退出,同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处理。
按照评价办法第二十三条“建立售电公司信用风险预警和分类监管机制”有关要求,“对于连续三次信用评价等级为B级的售电公司,其第三次评价结果降为C级”。请相关售电公司高度重视,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持续满足注册条件。
评价结果为C级的3家售电公司从即日起1个月内完成整改,整改期为2024年12月17日到2025年1月16日,按照评价办法第二十三条“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评价结果将修改为D级”。请相关公司高度重视,及时通过信用评价系统补传相关信息及整改报告。
按照评价办法第二十三条“评价结果为D级的售电公司......自最终结果发布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整改,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视为违反信用承诺且拒不整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及我省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启动强制退出市场程序”,请相关售电公加强自身信用管理,持续满足注册条件。
评价结果为C级的3家售电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在2025年每半年开展一次持续满足注册条件核验。未按要求持续满足注册条件的按照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售电公司未按要求持续满足注册条件的,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应立即通知售电公司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限期整改期间,暂停其交易资格,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经山西省能源局同意后予以强制退出,同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处理。
量化交易模型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速度的加快,电力市场的交易品种逐渐走向多元化、精细化。在已经开展了现货运行及结算的市场中,这种多元化、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中长期交易品种上。
以山西市场为例,中长期交易品种包括年度、多月及月度的双边交易,年度及月度的国网代理购电交易,月和旬的集中竞价与滚动撮合分时段交易,以及D+2至D+5的多日滚动撮合分时段交易等。其中,日滚动交易最能体现交易的精细化特征,一个日滚动交易日至少包括D+2至D+4分24个时段的交易窗口,即最少有72个交易窗口。而面对这种高度精细化的多窗口交易,完全采用人工盯盘的方式进行交易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体效率并不高。同时,人工的交易决策在这种高频的多窗口交易中往往也受到交易员个人性格及做交易时的状态所影响,整体策略不够稳定,且难以回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量化交易的概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量化交易,一般指证券投资中的一种交易方式,指的是基于定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后制定出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的交易策略程序,最后通过计算机完成交易执行的交易方式。量化交易普遍被认为可以防止交易中人为的主观因素带来的交易损失,同时节省很多人力成本。由于其使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市场上的交易机会并执行交易,因此通常来说其对市场的反应比人更加灵敏,能够比人更快速地捕捉市场上的机会。
当然,想要在市场中较好地实现量化交易策略,也离不开对市场、对交易系统等的一些假设。一般认为,无论交易标的是什么,想要较好地实现量化交易策略,离不开如下的假设:
市场有效性假设:许多量化交易策略都基于市场有效性假设,即市场价格反映了全部可得信息,不存在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动的方法。因此,量化交易者必须相信市场价格会迅速反映出新信息,并且不能长期保持明显的非理性波动。这实际上表明,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套利机会,量化策略必须迅速识别市场上出现的套利机会并执行交易,并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数据质量和可靠性:量化交易依赖于大量的市场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决策。因此,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可靠且高质量的数据源。这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以及与交易策略相关的其他数据。这实际上对量化交易系统的构建提出了要求,只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撑才能够支持策略的有效实施。
流动性和执行假设:一些量化交易策略可能对市场流动性要求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交易,即无论资产当前的价格是多少,市场上需要存在足够的对手方以确保交易能够顺利执行。如果市场上的流动性匮乏,很多需要高频交易的交易策略。
交易成本和滑点:交易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交易税、买卖价差等,而滑点是指市场价格在交易执行时出现的偏移。量化交易者需要考虑这些交易成本和滑点对策略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将其纳入策略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过高的交易成本可能会在高频、大量的交易中被放大,成为限制量化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一些假设随交易标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包括政策假设、市场心理假设等等。在构建一个量化策略之前,交易者需要对这些假设条件进行详尽的评估和分析,以确保策略在执行中是可行的和稳健的。
在了解量化交易的概念及部分应用场景后,我们最关心的自然是量化交易的理念是否能够被用于我国的电力现货市场,特别是那些高频次、多窗口的交易品种。
我们还是以山西市场目前的连续多日滚动窗口为例,由于该交易窗口属于中长期交易,因此在计算损益时使用中长期交易的收益公式,每笔交易的交易量乘以交易价格与日前价格的价差,即为该笔交易的损益。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滚动窗口已是距离日前出清最近的交易窗口,如非节假日,每个标的日仅存在D-5到D-2的23个交易窗口,即尽管对于每个交易日有24个时段,但对于单个时段来说,其仅有离标的日很近的23个交易窗口。同时,由于规则的限制,在每个交易窗口仅能做单个方向的操作,买入成交后便不能卖出,卖出成交后便不能买入。如果观察单个交易窗口的流动性,会发现流动性也比较有限,盘口的价差始终存在,在一些价差较大的时段可以达到50元/MWh甚至更多。
根据以上的描述我们会发现,山西的日滚动交易似乎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量化交易的假设条件,由于其本质上属于一种中长期交易,损益来自于跟日前出清价格的价差,因此交易主体没有必要在日滚动窗口中进行高频次的交易,来进行窗口间或窗口内的套利,市场的流动性自然不够充
价格波动与市场趋势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占比随之逐年提高。面对新能源发电比例逐步上升的大背景,电力现货市场机制,成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核心要素。
2023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已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山西省、广东省现货市场由长周期试运行转入正式运行;2024年,更多的省级现货市场有望开展试运行与试结算,现货市场建设将加快推进。
所谓无现货,不市场。电力现货市场为电能量价值的确定提供了一套定价机制,日前价格、实时价格展现了电力的边际成本与机会成本,发挥着价格信号的“晴雨表”作用,使得市场主体能够发现价格、管理风险。
因此,分析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对理解电力市场供需、做好电力交易,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以来,开展电力现货连续结算的山东、广东、山西等省份,现货价格走势呈现了新的特点,下面本文将对此一一做出分析。
2024年以来,山东、广东、山西等各省的现货价格整体走低,现货价格中枢明显下移。
1、山东现货价格走势
2024年山东电力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尤其2月是自开展电力现货以来首月,全月现货价格均低于月度中长期价格。2024年2月,山东电力市场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230元/兆瓦时,同比下降43%,2024年3月截至发稿日,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25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9%。
2、广东现货价格走势
2024年2月,广东电力市场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335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9%,2024年3月截至发稿日,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368元/兆瓦时,同比下降32%。
3、山西现货价格走势
2024年2月,山西电力市场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315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4%,2024年3月截至发稿日,日前现货交易均价为296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2%。
开展现货的各个省份日前价格走低,背后有哪些原因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探讨:
1、煤价中枢下移
2023年,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六成,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而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主要能源,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的成本。煤炭价格下行使得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降低,从而为电价降低提供了空间。
截至发稿日,京唐港动力煤(Q5500)价格报855元/吨,处于近三年来的历史较低水平。
我国的煤炭供需经历了2021-2022年的相对紧张,到2023年的逐步宽松。煤价供需变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能源供给受到冲击,而国内高温干燥的天气使得我国煤炭需求处于高位。进入2023年,我国煤炭先进产能持续释放,与此同时,受海外煤价回落、澳煤恢复进口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量强劲增长。
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4077万吨,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9.5%;2024年2月我国进口煤及褐煤3375万吨,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5.7%。进口煤量大价低,拉低了动力煤的价格,煤炭价格中枢逐步下移。
煤炭供需与煤价波动也受到季节波动性的影响。现阶段,北方集中供暖地区已经陆续停暖,用电负荷有所回落。同时,我国季风性气候的特点,决定了此后一段时间来水量与河流径流逐步增加,后续水电将逐步出力,且进入春夏后,风电、光电出力都将转强,新能源供给的增加将导致用煤需求整体进一步疲软。
2、新能源装机大增
截至2023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其中,并网风电4.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水电4.2亿千瓦,核电5691万千瓦。
分省份看,山东省截至2024年2月,风电、光伏装机超过8200万千瓦,规模居省级电网首位。山东省2023年风电装机同比增长13%,光伏装机同比增长33%,新能源装机占比已接近总容量的一半。
发电量方面,新能源在极端出力情况下发电量占比可以接近35%。以山东省为例,2023年,全省风电发电量5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68%,除9月外各月风电发电量都较2022年有明显的增长。
2023年,山东省光伏发电量(含分布式光伏)627.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5.72%,各月光伏发电量较2022年均增幅明显。
随着风电、光伏、水电的发电量越来越大,新能源出力对电价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自2023年底以来,现货出现较低价格的频率明显高于此前。
3、容量电价政策落实
2023年11月,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起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实煤电两部制电价改革。
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实两部制电价改革,区分了煤电的电能量价值和容量价值,是我国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燃煤发电的成本,一方面包括机组建设、检修养护等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包括燃料投入等变动成本。两部制电价,指的是用容量电价回收机组固定成本、电能量电价变动成本。这两部分电价的拆分,使得山西等省份现货价格,也即电能量价格一定程度上走低。
4、降成本的经济工作方向
近年来,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策保持了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助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的大方
综上所述,山西省电力现货市场的最佳管理实践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灵活的报价策略、严格的风险管理和创新的交易模式,市场主体能够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山西省的经验将为全国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