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商都遗址:郑州的文化宝藏
河南博物院&商都遗址:郑州的文化宝藏
河南博物院和商都遗址是郑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河南博物院不仅展示了中原文明的悠久历史,还有众多珍贵文物如贾湖骨笛、杜岭方鼎等。而商都遗址则见证了早商时期的辉煌,其庞大的城垣和丰富的考古发现令人叹为观止。这两个地方不仅是了解郑州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感受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
河南博物院:中原文明的瑰宝殿堂
河南博物院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馆内珍藏的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镇馆之宝: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1923 年出土于新郑。它是青铜酒器,整体呈椭方体。壶冠为双层盛开莲瓣形,中央有仙鹤昂首而立、展翅欲飞。壶颈两侧是龙形怪兽双耳,龙角花冠形,回首反顾。腹部四方有小型飞龙攀附。圈足下有龙(虎)形怪兽。壶身附饰的龙、兽均向上攀缘,使壶身有轻盈灵动之感。
莲鹤方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示了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其他重要文物
除了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还珍藏着许多国宝级文物。贾湖骨笛,距今约8000年,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杜岭方鼎,出土于郑州杜岭街,是商代前期青铜重器,其造型庄重威严,器身装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体现了商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
特色展览
2024年11月16日,“形以载情,象以传意——许鸿飞雕塑艺术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文物局等单位共同主办,展期至11月19日。展览汇聚了70余件雕塑作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群众在体育、音乐、民俗、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展览旨在为广大观众解读历史、理解文化和拓宽审美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和更多元的视角。
商都遗址:3600年文明的见证
商都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比殷墟还要早200年,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商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是中华文明形成环节中重要一环。
历史背景
商城遗址是商汤王之“亳都”所在,城址不移、文脉不断、人脉不息,历经3600年沧桑。遗址公园内,商都城墙遗址巍然屹立,以浅黄色为背景的“巍巍亳都 活力管城”潮流青年艺术节道旗随风摇曳。该艺术节正在公园内紧张筹备,将于4月29日至5月5日举办。
重要发现
2024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商都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商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探明并确认了纵横交错的干道网络,搭建起大邑商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这一发现为研究商代都城布局和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线索。
参观体验
郑州商都古城旅游区是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数字互动和教育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胜地。景区内,商城遗址、考古名家雕塑、城墙里咖啡厅、书院游园、城墙栈道、仁德亭、伊训廊、青铜器窖藏坑遗址等景点错落有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早商文明对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晚商殷墟文化、西周文化以及以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华文明主根脉传承的新阶段。可以说,“商都”是郑州这座城市永远的文化标识,也是郑州灿烂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
河南博物院和商都遗址,一北一南,如同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它们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根脉。走进这两处文化宝藏,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无论是文物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研究者,亦或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