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闻这条古村出过“两弹一星”专家、历代百人入朝为官!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9: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闻这条古村出过“两弹一星”专家、历代百人入朝为官!

在广东湛江徐闻县,藏着一个由江南世家南迁创建、历史跨越宋、明、清三朝的古村——那练村。这个单一族人(骆氏)居住的古村,历史上有百人以上入朝为官,宗祠曾获康有为题字,还诞生了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专家。如今,村内仍保留着多处古迹文物,诉说着八百多年的文化传承。

英豪辈出饮誉三雷

那练村始建于南宋光宗绍熙初年,迄今近九百年,是由举人骆福源始创。骆福源为江南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人,曾出仕福建泉州,退居嘉禾里,于宋绍熙年间复出任徐闻教访,成为中原文化南下传播的先驱者之一。

那练村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皆为单一族人(骆氏)居住,村民一代传宗一代,外姓没有迁入,历史久远、族属单一,在整个华南地区都实属罕见。江南骆氏自建村以来,英豪人才辈出,为中原文化南下,促进当地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创造徐闻县教育领域内的多个第一。

据不完整的族谱、县志、府志及有关史料记载,自宋至清,那练可考证的举人就有9位,进士8人,将军3人。从明万历至清末,贡生73人,因此那练村又是以"读书功名那练骆"饮誉三雷(遂溪、海康、徐闻)的文明古村。

历史上,明赐进士出身骆效忠任中宪大夫兼郁林知州,其子鸣肃公、鸣雍公分别晋升朝廷大总戎、副总戎,并封授殿前大将军、龙虎将军,开创徐闻乡人父子兄弟三人同朝参政之先河。

骆大星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授课。图源网络

到了民国初期,骆家仍然不改书香门第之风,相继诞生了徐闻第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一个中山大学毕业生、第一个西南联大毕业生,也诞生了曾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研究的专家骆大星,为国家原子能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如今,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仍有多位那练人活跃于学术、教育、科学、文学等领域,传承自宋朝起传扬至今的书香之风。

古迹述说光阴故事

走进那练村,整个村落如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示着古村800多年的历史底蕴,也显露着那练村江南文人的书香基因。

在文化广场内,一座那练骆氏文物馆赫然在目,随着铁门缓缓推开,古村千年传承的秘密也走进我们的视野。

据当地村民介绍,随着时代变迁,村内多数古建筑已经消失,为保护村里分布诸多的自宋朝传下来的古迹文物,那练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史馆,将仅存不多的文物搬运到馆中,记录村里的文化历史。

村民说,那练村传承千百年,人才辈出,现如今有多个古墓碑在外流离失所,这些古碑记载了骆氏家族的丰功伟绩,村里人见到了便买了回来,保存在文物馆内。

此外,村中还散落着不少古迹遗址:

宋代古井

那练村内现存有一口古井,自宋代徐闻县教谕骆福源卜居那练时己开凿,自建起后供全村饮用了800多年,如今经修缮维修后保存完好,成为记录宋朝至今人民生活的珍贵文物。

原立于井口旁的石洗池历经多年风化严重,但仍能看到石壁上的刻文:"泉州嘉禾里弟子石宗施,宣和七年乙巳岁季夏口详题。"

外翰第

村内现存有清代"外翰第"一座,意指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表明家世显赫,或藉以弘扬祖德,启裕后人。外翰第墙面仍保留着百年前的砖材和壁画,画中花鸟虫鱼隐约可见,栩栩如生。

那练骆氏登科坊

在徐闻县城旧县署西边,曾立有那练骆氏登科牌坊,横跨于西城门至城内古石板大道之上,与贵生书院相毗邻。据查考,登科坊是明王朝为那练村人骆效忠登科出仕,任广西郁林知州,为官清廉,如一帘秋月,明崇祯皇帝特授建"登科坊"纪念,以表彰其功业。坊前立碑刻文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

骆崇璧公古宅

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辛亥年),为四合院式砖石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古宅分为门楼前厅、左右侧厢房、后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当地保存较完整一座古民居,是研究徐闻县清代古建筑的实物资料。

骆氏宗祠

明万历年间,那练骆氏家族曾在旧徐闻县城中建立骆氏宗祠。据悉,宗祠大门顶端的灰匾额上原有康有为的亲笔题书,该牌匾如今已被破坏,只能从过往图片中进行考证。据史料记载,徐闻县首个北京大学毕业生——骆鸣鸾,为康有为先生的学生。骆鸣鸾于1917年在北京国立大学读书时,慕名请康有为为家乡宗祠题写匾名。该牌匾如今不见。

当前,湛江市正大力推进古村落保护项目,倡导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助力乡村振兴。希望未来,有更多像那练村一样的古村落可以被发现、并得到切实保护。

本文原文来自徐闻县政府网、网信湛江、湛江发布、南方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