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听大会:数字文化与传统碰撞
智能视听大会:数字文化与传统碰撞
2024智能视听大会近日在青岛举行,以“数字文化 智能视听”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智能视听领域的最新成果,还启动了多项重要活动,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AI赋能公益事业
在大会期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正式启动了“互联中国公益行动”。该行动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民生福祉。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崧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当前全球正迈入智能社会,运用人工智能创造美好生活、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
“互联中国公益行动”将重点聚焦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秀军表示,基金会将通过搭建平台、引导议题、推动技术赋能等方式,促进“人工智能+公益慈善”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力。
中国电科: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三星堆考古中的最新应用成果。通过联合研发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设立现场考古实验室,考古工作者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三维激光扫描和高光谱扫描等设备,第一时间完成文物信息的综合提取。
在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6座新发现的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万余件,包括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龙等造型奇特的文物。中国电科的技术支持为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中国电科还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定制研发了智能文物保护舱,通过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保护。在贝叶经保护项目中,科研人员创新铺设实时监测系统网络,研发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耐热囊匣,为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
央视《2024中国AI盛典》: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呈现
作为数字文化创新的又一亮点,央视《2024中国·AI盛典》在本次大会上备受关注。盛典通过AI技术,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例如,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的阶段性修复成果——“孔子”“庄子”形象首次亮相,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巨大潜力。
盛典现场,歌手与AI兵马俑共同演绎的说唱歌曲《从军行》将气氛推向高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时代魅力。此外,活动还发布了“全球首只全真大熊猫”,通过AI技术实现对珍稀动物的数字化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盛典展示了通过AI视频修复增强技术还原的“1952年奥运会——新中国的第一支奥运代表团亮相奥运会场”短片,再现了五星红旗第一次走进奥运会的高燃场景。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历史影像的保护和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次智能视听大会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文化的盛宴,更是数字时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彭健明在盛典致辞中所说:“AI智能的科技创新是全方位的,它对未来世界社会状态的改变是必然的,我们只有拥抱它,引领它,驾驭它,AI智能才会成为帮助人类的朋友。”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将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喜的成果,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