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经济补偿完全指南:14种情形及计算方法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0: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济补偿完全指南:14种情形及计算方法详解

在劳动关系中,经济补偿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法律问题。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面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时,都需要明确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本文将对经济补偿的适用情形、计算方法、工作年限算法以及纳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议题。

一、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2.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3.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5.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6.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7.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8.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9.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10.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11.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据此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12.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13.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
  14.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

1. 经济补偿的年限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经济补偿的工资标准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工作不满 12 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且没有扣除社保、所得税、公积金等费用。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 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案例分析:(2023)沪 01 民终 14456 号

一审法院认为,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7 条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证书补贴系蔡某所获取的正常劳动报酬之一。因此,公司主张扣除证书补贴,不符合前述法律规定,一审法院不予采信。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将该部分款项作为蔡某工资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内,并无不当。

3. 加班工资是否计入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加班工资是否作为应得工资的一部分计入计算经济补偿的标准,司法实践中各地口径并不一致。上海地区对此持否定观点,其理由有三:
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
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
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55 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7 条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

北京地区则持肯定观点,其高院认为在计算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应当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其中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还包括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

法律依据:
《上海高院民事法律适用问答(2013 年第 1 期》第五条: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是否需要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的问题,有的法院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加班已成为常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由最低工资和加班费组成,如在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将加班费计算在内,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过低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5 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7 条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综上,我们认为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如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则应将该部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第 21 条:用人单位给付劳动者的工资标准计算基数按哪些原则确定?(4)在计算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时,应当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其中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还包括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费。劳动者应得的年终奖或年终双薪,计入工资基数时应按每年十二个月平均分摊。《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计算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应依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确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中的“应得工资”包含由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所得税。

4. 病假等非正常出勤的工资是否计入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目前对于此问题,各地没有统一口径。肯定观点认为因劳动者休病假导致不能发放正常工资,用人单位对此并无过错;否定观点认为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是指正常状态下的工资。浙江高院、内蒙古高院出台过司法文件,均认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理解为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上海高院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回应,各法院之间亦出现过不同判例。

法律依据: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的通知第十一条: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包含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且在该期间内用人单位未支付正常工作工资的,经济补偿基数应如何确定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理解为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 17 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中对月工资的理解?月工资应为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下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不包括医疗期等非正常工作期间。

案例分析:(2016)沪 01 民终 8093 号

本院认为,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经济补偿金所对应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但本案中王某某自 2013 年 7 月起患癌症长期病假,领取病假工资。一审法院考虑到本案中王某某的特殊情形,在计算王某某的月工资时酌情扣除了病假期间,以王某某正常出勤期间的工资标准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并无不当。

案例分析:(2020)沪 02 民终 10445 号

本院认为,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一审以李某离职前 12个月的实际应得月平均工资 7545.62 元作为系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符合法律规定。李某以其离职前 12 个月处于长期病假的特殊情况为由,要求按照其正常出勤时的月工资数额为标准作为系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缺乏法律依据,本院实难采纳。

三、发生单位发生合并等,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工作年限算法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属于“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
(一)劳动者仍在原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工作,劳动合同主体由原用人单位变更为新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
(三)因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工作调动;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
(五)其他合理情形。

案例分析:(2023)沪 01 民终 12234 号

一审法院就杨某某的工作年限作出认定时,已详细阐述了判决理由,本院不再赘述。一审理由:关于杨某某的工作年限。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经查明,A公司、B 公司的股东及高管成员之间互有交叉,应被认定为关联企业,于某某作为 A 公司的股东和 B 公司的股东,将杨某某从 A 公司安排至 B 公司工作;从工资发放情况及社保缴费情况来看,A 公司与 B公司未有中断,故杨某某在 A 公司的工作年限应一并计算至 B 公司。

四、经济补偿的纳税问题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3 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第五条:关于解除劳动关系、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政策(一)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 3 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