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拎壶冲”白酒遇冷:136瓶的销量与亿元投资的落差
李亚鹏“拎壶冲”白酒遇冷:136瓶的销量与亿元投资的落差
李亚鹏,这位昔日的影视明星,近年来却频频在商海中翻腾。从房地产到茶叶,再到电动车,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戏剧性。如今,他又带着一款名为“拎壶冲”的白酒品牌重返公众视野,宣称投资上亿元,对标茅台。然而,这次他能成功吗?
白酒市场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累计产量为332万千升,累计增长0.9%。然而,10月单月产量却同比下降12.1%,显示出市场的波动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李亚鹏的“拎壶冲”能否站稳脚跟?
“拎壶冲”的市场表现
“拎壶冲”由贵州酱酒集团推出,定位为中高端白酒,价格区间在398-1298元/瓶。然而,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自9月20日首发以来,销量最高的经典黄系列仅售出136瓶,而最贵的典藏天青系列仅售出2瓶。在12月11日的直播带货中,7件产品中只有5件动销,总销售额仅为5000-7500元。
品牌剖析
“拎壶冲”的命名源自李亚鹏在《笑傲江湖》中饰演的令狐冲角色,试图唤起观众的情怀。然而,这种命名方式却成为品牌的短板。有消费者表示:“名字和包装都有一股廉价味。”“没有文化历史底蕴、没有品牌积淀,就靠一个名字,撑不起这个价格。”
在产品定位上,“拎壶冲”也显得有些尴尬。其江湖气息浓厚的命名与中高端的定价形成鲜明对比,难以吸引真正的高端消费者。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款酒的定位有些问题。首先,从命名来看,这款酒的命名就注定适用于那些为‘情怀’买单的粉丝,真正需要高端酒的人群不会去购买一款连名字都随意的酒。”
创业启示
李亚鹏的创业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从35亿元投资的丽江“雪山艺术小镇”项目烂尾,到宣称投资20亿元的火锅店项目无疾而终,再到如今的“拎壶冲”白酒,他的创业之路似乎总是在重复“高调入场,惨淡收场”的剧情。
分析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过度自信:每次创业都宣称投入巨额资金,但实际上往往难以兑现。例如,“拎壶冲”最初宣称投资上亿元,后被证实只有几百万。
缺乏专业性:在多个领域跨界投资,但并未展现出足够的专业能力和行业洞察力。例如,在白酒行业,李亚鹏显然低估了品牌积淀的重要性。
营销策略不当:过分依赖个人影响力和情怀营销,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市场定位。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这种策略显然难以奏效。
风险控制不足:多次投资都呈现出“大手笔”但缺乏稳健规划的特点,导致资金链紧张,难以持续运营。
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李亚鹏的经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理性评估自身能力:在创业前,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注重产品本身:无论营销策略多么华丽,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市场定位。
稳健的资金管理: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专业团队的重要性:组建一支专业、互补的团队,可以有效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
结语
李亚鹏的创业精神值得肯定,他屡败屡战的态度展现了非凡的韧性。然而,创业不仅仅是热情和梦想,更需要理性的商业判断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对于“拎壶冲”而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立足,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