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法院成功调解赡养纠纷:沟通化解矛盾,亲情重归于好
易县法院成功调解赡养纠纷:沟通化解矛盾,亲情重归于好
近日,易县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和调解,化解了家庭内部矛盾,保障了老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真正的“老有所养”。
这起案件的主人公是年近八旬的李老太,她含辛茹苦养育了2儿4女共6个子女,如今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然而,老伴去世后,李老太一直独居,后因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只有部分子女照料护理,其他子女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赡养。久而久之,兄弟姐妹之间也生出嫌隙,家庭矛盾不断升级,最终闹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李老太将6个子女诉至法院,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赡养义务。
易县法院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赡养纠纷涉及人伦亲情,简单的一判了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关键在于化解矛盾,修复关系。因此,法官决定着重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调解过程中,法官首先征求了李老太的意见,了解她的实际需求和想法。随后,法官分别与不愿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顾虑。法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为切入点,教育他们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法官还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指出子女应当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老人,并告知他们拒绝赡养父母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还特别强调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提醒涉案子女作为父母辈,应当在孝敬、赡养父母方面率先垂范,为自己的子女树立良好榜样,以树立良好家风。通过法官苦口婆心的明法析理,不愿尽赡养义务的子女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深刻反省了以往的不当做法。兄弟姐妹之间也解开了心结,重新找回了亲情。
最终,经过法院的不懈努力,6个子女就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不仅同意轮流照顾母亲的生活,还对李老太的医疗费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约定。至此,这场亲情风波得以顺利化解。
结案后,法官对李老太进行了回访。据李老太反映,子女们均按照调解协议约定对其轮流进行赡养,及时给付医药费,并且经常探望她。李老太对法院帮助其修复受损家庭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表示衷心感谢。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充分展示了易县法院在处理赡养纠纷中的智慧和担当。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和调解,不仅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还修复了家庭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起案例也提醒我们,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与情理上的问题,更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子女们应当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老人,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