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应对考期失眠?海军建议“2分钟入睡法”来帮忙
大学生如何应对考期失眠?海军建议“2分钟入睡法”来帮忙
随着期末考试季的到来,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睡眠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根据心理学教师Erin Lehmann的研究,良好的睡眠对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中保证高质量的睡眠,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心理学小窍门。
睡眠原理与压力的关系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睡眠阶段的循环。根据研究,睡眠主要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REM睡眠与做梦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如果在REM睡眠时唤醒人,他们有80-90%的概率会说自己正在做梦。每晚会有4-5次这样的睡眠阶段,每次循环约90-120分钟。
学业压力会影响睡眠质量。研究显示,学业压力与焦虑、抑郁和倦怠等症状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压力会导致大脑持续处于高度警醒状态,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实用的心理学方法
美国海军建议的“2分钟入睡法”:这种方法通过逐步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帮助快速入睡。具体步骤包括放松脸部肌肉、肩膀下沉、深呼吸等。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思緒開始游蕩,可以重複默念“不思考、不思考、不思考”,從而令自己注意力集中。
腹式呼吸:不同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改善睡眠。其做法是吸气时腹部尽量用力往上顶,吐气时腹部慢慢收回。
右侧卧睡姿:由于人的心脏位于左侧,采用右侧卧睡姿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力,使心跳更稳定,有助于快速入睡。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干扰,可以使用噪音消除耳机或白噪音应用来帮助入睡。
睡前例行程序: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或写日记,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避免电子设备:睡前一小时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尤其是蓝光屏幕,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通过这些方法,相信你能拥有一个宁静的夜晚,迎接第二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