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大埔创新文物保护: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1: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大埔创新文物保护: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

广东省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美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近年来,大埔县秉承“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理念,科学保护文物,创新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


张弼士故居与青绿连片的田野、静静流淌的小河,青翠欲滴的山坡融为一体,构成了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父子进士”牌坊饱经400余年历史的磨难和风雨的侵蚀,依然坚固如初,斑驳的痕迹仍掩盖不住它的雄伟。袁群华 摄


历经九十余载风雨,肇庆堂依旧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客家建筑的重要载体之一。袁群华 摄


通议大夫第因“一腹三翰林”而被传为佳话。袁群华 摄


游客在泰安楼前拍照打卡。何森垚 摄

大埔县文物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全县有各类文物古迹、风景名胜30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处、中国传统村落23处、中国古村落2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县共发现文物普查点283处。目前,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29处,其中国保6处,省保21处,市保28处,县保74处。

保护原貌,修缮维护文物

大埔县设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重点文物保护中心,全面做好县域内重点文物的项目资金申报、修缮、安全监管等工作。制定出台了《大埔县保护利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方案》,在科学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将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利用好,使其成为大埔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2024年,该县对大埔肇庆堂、联丰花萼楼、大埔光禄第和延庆堂等进行修缮维护。近年来,大埔县组织修缮了邹鲁祖居敬爱堂、田家炳故居拱辰楼、邹鲁故居椿森第、何如璋故居人境庐、罗明故居兰瑞传芳、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等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落实消防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县、镇、村三级联防监控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消防安全。

文旅融合,用好金字招牌

依托泰安楼为核心区,近年来,大埔县打造了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产业园分为旅游服务区、文化展示区、文化休闲区、游憩商务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游憩区六个功能区,规划建设客家风情文化休闲街、客家美食府等数十个景点。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客家风情文化休闲街风情、大埔文化小吃城、游客服务中心、大埔赋雕塑广场等的建设,全面对外开放。

百侯镇利用历史人文底蕴,积极探索市场化旅游区打造模式,在最大限度保护好村庄风貌原真性的基础上,打造多元文旅新场景,大力发展“民宿+景区”模式,把闲置农房改造成农家客栈、特色民宿、建设农庄等文体场所和经营实体,切实将资源转变为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大埔科学活化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及名人故居,探索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之路,利用好这些金字招牌,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

创新传播,传承客家精神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走进大埔县博物馆,千年古邑、人文秀区、红色土地、粤东瓷都等8个展厅吸引着游客注意力,丰富多彩的藏品充满地方特色。来自茶阳和三河明代古城墙的古砖、明代墓葬出土的县衙陶塑、大埔各姓氏的族谱与匾额都述说着大埔悠久的历史,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让众多革命岁月重视。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成为大埔县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埔着力提高文物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台,在展览中把故事讲清楚、讲鲜活,在推进文物保护事业传承客家精神。

大埔县博物馆有馆藏文物展品5000多件(套),其中二级文物31件(套),三级文物213件(套)。为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大埔县博物馆创新举办“小小讲解员”活动,以公益培训班形式,培育一批批深入了解和传播大埔人文历史、客家传统文化的小小宣讲员和志愿者。

截至目前,当地培养了300多名“小小讲解员”。他们是大埔对外宣传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开启了客家文化“代言人”的新征程。他们如一道美丽风景,广受好评,给来大埔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未来展望

如何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及名人故居活化利用工作?据介绍,大埔将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梅州市名人故居(旧居)保护利用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将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大埔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将名人故居的保护活化利用与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构建新时代文化建设新风尚;加大对名人故居保护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将更多名人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范围,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改善名人故居(旧居)的保护现状;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抢险维修名人故居,分期分批做好保护工作。

大力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加大对名人故居(旧居)宣传推介力度,广泛挖掘名人故事,讲好名人故事,树立名人文化品牌,使其与名人故居(旧居)保护利用工作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大埔县名人故居(旧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