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新晋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让园林艺术永续
拙政园新晋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让园林艺术永续
拙政园,这座位于苏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不仅见证了从明朝到清朝的历史变迁,还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才华。近日,拙政园再次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历史价值受到国际认可,成功入选最新一批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9年),由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所建。王献臣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苏州,倾尽心血打造了这座人间仙境。拙政园的名字,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寓意着园主虽仕途不顺,但仍能以“拙政”之心,享受田园之乐。
拙政园占地约78亩,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其布局巧妙,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整个园林的三分之一。池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建筑、花木相映成趣。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四面厅结构,夏日里荷香四溢,是赏荷的绝佳去处。
西部的水面相对较小,但布局更为紧凑,景色也更为细腻。卅六鸳鸯馆是西部的主体建筑,装饰华丽精美,是园中举办宴会和观赏戏曲的场所。此外,还有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松风水阁等景点,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小飞虹是一座横跨水面的拱桥,其朱红色的桥栏倒映在水中,宛如一道飞虹,美不胜收。
1997年,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华,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园中的每一处景点、每一块石碑、每一幅字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近年来,苏州园林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例如,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苏州园林全景数字模型,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园林之美。同时,还对19座古典园林的特色要素进行数字化采集,完成对20座代表性砖雕门楼的BIM建模,实施了第一批450幅园林书条石的数字化采集以及18座园林本体及建控范围数字平面航拍绘测。
如今,拙政园已成为苏州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它不仅是一处供人游览休憩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基地。园中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园艺讲座、古典音乐演奏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魅力。
拙政园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苏州园林艺术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它让我们明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份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让拙政园的故事,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