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价格飙升考验糖果业,功能软糖成新机遇
可可价格飙升考验糖果业,功能软糖成新机遇
万圣节过后,糖果市场并未迎来预期中的价格回落,反而在可可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维持在高位运行。这一现象不仅考验着全球最大的糖果制造商Mars和Hershey的应对能力,也折射出整个行业正面临的深刻变革。
可可价格飙升:极端天气与病虫害双重夹击
近期,可可期货价格一路走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纽约可可期货已经接近11000美元/吨,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30%。这一轮罕见的价格上涨,主要源于供给端的严重冲击。
从供给端来看,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科特迪瓦2023/24年度产量预计仅为175万吨,较上一年度大幅减少43万吨。同样,加纳的可可产量也遭遇重创,预计仅有42.25万至42.5万吨,是年初预测的一半,创下近22年来的最低水平。
极端天气成为可可产量下降的首要因素。2023年5月,科特迪瓦南部多个可可种植园被洪水淹没,导致10月开始收获的首批可可产量大幅下降。随后,厄尔尼诺现象的持续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据统计,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10日,科特迪瓦主要产季可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29%。
病虫害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科特迪瓦的可可老树因感染黑荚病和芽肿病病毒,产量潜力正在逐步下滑。加纳的情况更为严峻,可可肿芽病已摧毁约50万公顷农田,多个巧克力生产企业因此停产。
巨头应对:包装缩水与产品创新
面对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全球两大糖果巨头Mars和Hershey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Mars公司选择通过缩小包装来缓解成本压力。例如,其旗下的Galaxy巧克力棒从110克减少到100克,虽然重量减轻了,但售价并未相应下调。这种“缩水式通胀”的策略在短期内帮助公司维持了利润空间,但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Hershey公司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策略。其首席执行官公开表示,由于可可价格的上涨,公司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持盈利。此外,Hershey还在积极调整产品配方,通过增加坚果、水果等其他成分的比例,来降低对可可的依赖。
消费者之变:健康需求引领新趋势
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消费者对糖果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万圣节期间,消费者在糖果、服装和装饰上的支出将低于2023年。这一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在经济压力下的谨慎态度,许多人开始转向价格更为实惠的替代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糖果的成分,倾向于选择那些含糖量较低或使用天然成分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明显。根据最新研究,国内食饮行业正呈现出理性升级、文化共鸣、乐趣释放、情绪疗愈、价值认同等五大趋势。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消费正变得越来越懂行,更关注配料表透明、天然新鲜、健康成分等信息。
未来之路: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面对可可价格的持续高位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糖果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可可树以及持续的极端天气,可可产量供应缺口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已经开始抑制市场需求,巧克力消费呈现下降趋势。
然而,挑战之中也蕴含着机遇。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指出,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糖果生产国和销售国,但人均消费量仅为0.7kg,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kg,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营养功能软糖等细分品类的快速增长,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以营养软糖为例,2023-2028年,全球营养软糖预计达到1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亚太市场增长尤为迅猛。目前,益生菌是营养软糖中最流行的功能成分,肠道健康是消费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免疫健康、口腔健康、皮肤健康、骨骼健康等方面的营养功能糖果也在快速发展。
未来,糖果行业需在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与保持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创新和适应能力将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教授所言,通过前瞻技术如环糊精的应用,可以为糖果带来更多营养和功能价值,这或许将成为行业突破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