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目标亩产405公斤
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目标亩产405公斤
4月1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表示,今年我国将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在100个小麦主产县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争取达到405公斤。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文善教授长期致力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指出,实现小麦单产700公斤的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品种选择是基础
“品种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郭文善教授强调。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高产潜力大、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例如,新麦58就是一个具有超强筋、超高产、抗倒、抗病、抗寒和适应性强等优势的白麦新品种。该品种品质检测连续五年达超强筋标准,是高端烘焙粉的优质原料。
土壤管理是保障
深耕翻或深松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耙地镇压则能确保土壤上松下实,利于根系生长。郭文善教授建议,要重视土壤的改良和保护,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播种技术是关键
适期播种、适量播种和适宜深度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郭文善教授指出,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控制播种量,避免过密或过稀,播种深度则应控制在3~5cm。
田间管理是核心
合理的施肥、适时的灌溉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是田间管理的关键。郭文善教授建议,要重视有机肥和复合肥的使用,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并采用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及化学除草等措施预防病虫草害。
“五良”融合是方向
郭文善教授特别强调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可以实现商品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还要强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
在实际应用中,新麦58品种已经展现出显著的产量优势。据洪泽地区经销商孙伏利介绍,新麦58在示范田中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以上,高产田块甚至达到1500余斤,且未发现倒伏和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情况。中化农业、苏三零面粉厂和宇辰面粉厂代表也表示,新麦58面粉品质优异,可以替代进口强筋优质麦。
郭文善教授表示,新麦58有希望发展成为优质强筋大品种,成为“提单产、提品质”的新品种。他建议,要持续研究新麦58特性,细化配套栽培措施,克服不足、放大优势,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续写新篇章。
随着科技创新和良种良法的推广,我国小麦单产提升行动正稳步推进。郭文善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实现小麦单产700公斤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