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林穗芳主任教你调理脾虚: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0: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林穗芳主任教你调理脾虚: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指南

林穗芳主任医师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知名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师从广东省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擅长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的诊治。她倡导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注重生活指导,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调理。

01

从大便和舌象看脾虚

林穗芳主任指出,观察大便和舌象是诊断脾胃疾病的重要方法。大便的颜色、形状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例如,大便稀软不成形、粘马桶,可能提示脾气虚,体内水湿过剩。舌象方面,舌中央有裂纹并不一定意味着脾虚,还可能与肝郁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诊断强调辨证施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02

中药调理:以黄芪为例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王”,但林穗芳主任强调,使用黄芪需谨慎。她指出:“原本补气的方子,因为春邪秋毒,很可能助毒益邪,反而补过头了。有些朋友病灶久筑也经不住黄芪的火力。”因此,黄芪的使用需遵循“损有余补不足”的原则。

那么,什么人适合服用黄芪呢?林穗芳主任建议:

  1. 脾气虚的人:常见食少便溏(吃得少,拉得稀),平时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或有脏器下垂,胃下垂,小腹、肛门有下坠感,脱肛等现象。这些情况,黄芪可补气升阳。
  2. 气血两虚的人:常见于大病初愈,面色苍白或萎黄,常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疲倦,容易心悸失眠等症状。这些情况,黄芪可补益气血,可以泡水,也可以配伍当归,做成药膳,补气生血。
03

饮食调理:健脾益气的食物

在饮食调理方面,林穗芳主任建议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粳米、糯米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同时,应避免食用寒凉、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田螺、鸭肉、梨子、甲鱼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04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除了药物和饮食调理,林穗芳主任还强调了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她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同时,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受凉。

05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悦

林穗芳主任指出,情绪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过度焦虑和压力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保持心情愉悦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减少情绪波动对脾胃的影响。

06

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是关键

林穗芳主任强调,中医调理强调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例如,在一个具体病例中,一位53岁的女性患者慢性腹泻半年,伴有食欲不振、精神欠佳等症状。林穗芳主任辨证为久泄伤脾,健运失权,阳气不振,清阳下陷,给出了针对性的处方。患者服用7剂后,大便成形,日解一次。继服7剂,大便成形,掺杂消化食物减少。巩固疗效,继续调理一段时间,体重增加,其他症状皆消。

林穗芳主任的调理理念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通过中药、饮食、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的综合调理,可以帮助脾虚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