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跨境维权行动升级,卖家需立即排查侵权风险
海绵宝宝跨境维权行动升级,卖家需立即排查侵权风险
近日,Viacom International Inc. 发起了一项针对《海绵宝宝》的商标版权维权行动,案件编号为2024-cv-02329,立案时间为2024年3月21日。这一行动由TME律所代理,涉及多个跨境卖家。此次维权行动再次凸显了知名IP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跨境卖家需立即采取行动,排查并停止销售任何未经授权的海绵宝宝相关商品,以避免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Viacom International Inc.是一家全球性的媒体娱乐公司,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一家特拉华州公司,该公司拥有包括海绵宝宝、粉红豹、变形金刚等众多知名作品和品牌的所有权。海绵宝宝作为其旗下的著名IP,其影响力遍及全球,涉及电影、电视节目、消费品等多个领域。此次维权行动涉及的商标和版权包括海绵宝宝的卡通形象及其相关衍生品设计元素。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此次维权行动敲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侵权货物的进出口是被明确禁止的。海关一旦发现侵权嫌疑货物,有权通知权利人并进行扣留。在扣留后的30个工作日内,海关将对货物进行调查认定,确认侵权的货物将被依法没收。此外,权利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责令停止侵权或财产保全等措施。
面对如此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跨境卖家应如何避免侵权风险?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卖家可以借鉴各地颁布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形成与自身业务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其次,进行产品技术侵权风险评估(FTO)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通过全面而准确的检索,识别产品可能涉及的侵权技术点,并对下一代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此外,卖家还应深入调研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情况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风险,建立专利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在具体操作层面,卖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商品标题和描述的使用:避免直接使用品牌名称,如“iPhone 16 charger”应改为“charger for iPhone 16”或“compatible with iPhone 16”。
- 包装和标签: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或版权作品,即使是相似的设计也可能构成侵权。
- 产品设计:避免模仿知名产品的外观设计,即使是细微的改动也可能不足以规避侵权风险。
如果不幸遭遇维权行动,卖家应如何应对?首先,可以考虑弃店缺席策略,即暂停销售所有产品,解绑品牌和相关账号,同时警惕跨国追诉和执行风险。其次,和解撤诉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卖家需要估算赔偿金额,通常为销量乘以利润。此外,寻找程序或事实上的瑕疵也是重要的应对策略,例如检查取证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等。在处理过程中,及时组建专业团队,把握谈判黄金期,争取尽早撤诉。
此次海绵宝宝商标版权维权行动再次提醒我们,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跨境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卖家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