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拯救宝宝身高危机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拯救宝宝身高危机
儿童身高管理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而生长激素替代疗法作为目前唯一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促进儿童长高的药物治疗方案,其科学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需要家长充分了解。本文将通过一个成功案例,深入探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在儿童身高管理中的应用。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的原理和效果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属于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生长,从而促进身高的快速增长。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唯一有效促进儿童长高的药物,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SGA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短肠综合征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和人自然分泌的生长激素完全一样,作为替代补充治疗药物。目前,市场上的生长激素针剂一般包括三种类型:短效粉剂、短效水剂和长效水剂。
成功案例:不打针不吃药,2年成功增高20.5cm
朱医生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患者的故事——
小峰(化名)在9岁9个月时,身高已经达到了152cm,骨龄测试结果显示他的骨龄超过13岁,预测成年身高在164cm左右。经过一系列检查,包括生长激发试验等,小峰被确诊为真性性早熟。
小峰的父母带他走访多家医院,医生一致建议通过注射干预治疗。不想孩子受罪,也担心有副作用,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朱医生寻求帮助。
朱医生指出,尽管小峰的骨龄偏大,但骨骺线尚未闭合。在全面分析了小峰的检查结果和生活习惯后,朱医生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综合干预方案,涵盖饮食、运动、睡眠及营养素摄入等方面。根据方案,小峰每3个月需回医院复查一次,朱医生对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专业评估与及时调整。
到12岁时,小峰的身高已达到172.5cm,骨龄增长放缓,成年身高预测达到了176cm。在此过程中,小峰未使用任何药物或注射,健康评估结果均显示正常。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目前,生长激素的适用情况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无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特纳综合征(罕见病)、努南综合征(罕见病)、小胖-威利综合征(罕见病)、性早熟伴身材矮小等。
朱医生提醒,如果孩子本身不缺乏生长激素,额外补充生长激素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盲目使用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副作用。
科学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应尽早在发育初期或刚开始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医生可以通过一系列检查,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其中骨龄检测尤为关键。
通常,男孩的发育高峰在11至14岁,女孩则在10至13岁。如果骨骺有提前闭合的现象,医生会用药让骨骺延迟闭合,再争取一些身高。
基础健康管理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营养、运动和睡眠:
- 饮食要均衡,避免营养过剩,以免引发肥胖或性早熟,反而加剧矮小问题。
- 运动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建议孩子多进行跳绳、摸高、游泳等纵向拉伸运动,每天30至45分钟为宜。
- 晚上10点和早晨7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建议孩子在晚上9点前上床,以保证充足睡眠。
朱医生强调,儿童的内分泌问题往往比大家想象的更加复杂。儿童内分泌涵盖了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多种问题,如糖尿病、肥胖、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虽然与成人的内分泌疾病有相似之处,但儿童的情况更加复杂,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护理,所以出现相应症状,一定要到小儿内分泌科进行治疗。
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是解决宝宝生长激素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医生指导下的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模拟自然的生长激素分泌模式,从而改善宝宝的身高增长情况。此外,配合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中药调理,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关键步骤。如果你家宝宝面临生长激素不足的问题,不妨考虑这一科学的治疗方法,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