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玺印文化与欣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2: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玺印文化与欣赏

中国玺印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玺"到秦汉以后的"印",再到唐宋时期的"宝",玺印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信物,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本文将带你走进玺印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玺印,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艺趣盎然,虽通行于周代,但盛于秦汉,大都以金、铜、玉等铸、凿而成,它是我国古代作为凭证的信物。

印章起源跟商品社会的出现、跟社会需要交流关系密切。不相识的人相互怎样取信?只有凭信物,印章于是应运而生。印章在古代社会中虽不能和青铜器、礼器相比,但地位也很重要。所以古人说:“印,信也。”

玺印的演变

先秦前,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印有官印和私印,作为官府书信往来和私人交往的凭证。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篆刻艺术

中国在玉石上雕刻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后代专称在玺印上刻字为“篆刻”,其实,“篆”字为后起字。“篆”为“竹”字头,义为在竹简上刻字,而“篆”字的前身则为“瑑”,从“玉”,在玉石上雕琢花纹“彖”,方为“瑑”。后来竹简取代玉石成为通行书写用具,“瑑”字的形意偏旁“玉”改为“竹”,变成竹字头的“篆”了。由“瑑”到“篆”的文字变迁。

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文人书斋不可或缺的物件。因其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涵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方寸之中,既能儿女情长,刻记离合悲欢,也可抒发金戈铁马之志士豪情;既可吟风咏月,也可深言铭泣,崇仁匡失;能代箴口铭座,亦可浅言解颐;或于薄宦萍踪当中、三五闲暇之时感慨若梦浮生,或是桀惊厌俗,铭酒朋茶侣之风韵……

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 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相信很多人对印章又熟悉又陌生,心中充满了疑惑。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